專利名稱:種衣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植物種衣劑,特別是以天然植物提取物制備的種衣劑。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種衣劑含有藁本內酯,藁本內酯的含量為(重量比)0.05-0.5%。
還含有殺菌劑和殺蟲劑,它們均來自天然植物的提取物。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無公害,無農藥殘留,殺蟲防病效果好,生產成本較低。
所述的種衣劑,基本上由下列成分組成(重量比)當歸、藁本、川芎、柴胡的一種或多種10-35%,大蒜10-30%,姜10-20%,黃柏2-10%,金果欖2-10%,野棉花5-15%,苦參1-8%。
優(yōu)選的成分組成(重量比)當歸10-35%,大蒜10-30%,姜10-20%,黃柏2-10%,金果欖2-10%,野棉花5-15%,苦參1-8%。
上述種衣劑還含有白芨6-12%。
用常規(guī)方法,從上述的中藥和植物中分別得到酯溶性提取物和水溶性提取物,混合配制而成,使成品中含藁本內酯0.05-0.5%?;驅⑸鲜鲋兴幒椭参锏幕旌衔锓鬯楹蠼?,得到的提取物中含藁本內酯0.05-0.5%。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一取當歸10g,大蒜10g,姜10g,黃柏2g,金果欖2g,野棉花5g,苦參1g,粉碎混合,用浸漬法提取,當藁本內酯浸出率達到0.05克時,停止浸提。
當歸的提取物中除藁本內酯外,還含有正丁烯復內酯,豐富的有機酸、多糖、氨基酸、維生素等成分,可以給種子提供類似植物調節(jié)劑的有機養(yǎng)料,其他中藥和植物的提取物中含揮發(fā)油、生物堿等成分,如大蒜油、小檗堿等有良好的殺蟲殺菌效果,上述提取物在土壤中不會殘留。
實施例二當歸35g,大蒜30g,姜20g,黃柏10g,金果欖10g,野棉花15g,苦參8g,粉碎混合,用浸漬法提取,當藁本內酯浸出率達到0.5克時,停止浸提。
當歸的提取物中除藁本內酯外,還含有正丁烯復內酯,豐富的有機酸、多糖、氨基酸、維生素等成分,可以給種子提供類似植物調節(jié)劑的有機養(yǎng)料,其他中藥和植物的提取物中含揮發(fā)油、生物堿等成分,如大蒜油、小檗堿等有良好的殺蟲殺菌效果,上述提取物在土壤中不會殘留。
實施例三當歸25g,大蒜20g,姜15g,黃柏7g,金果欖7g,野棉花10g,苦參5g,白芨10g,粉碎混合,用浸漬法提取,當藁本內酯浸出率達到0.15克時,停止浸提。
當歸的提取物中除藁本內酯外,還含有正丁烯復內酯,豐富的有機酸、多糖、氨基酸、維生素等成分,可以給種子提供類似植物調節(jié)劑的有機養(yǎng)料,其他中藥和植物的提取物中含揮發(fā)油、生物堿等成分,如大蒜油、小檗堿等有良好的殺蟲殺菌效果,白芨中含大量的黏液質,其主要成分為聚多糖,它起著粘結劑的作用,上述提取物在土壤中不會殘留。
權利要求
1.一種種衣劑,其特征在于含有藁本內酯,藁本內酯的含量為(重量比)0.05-0.5%。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種衣劑,其特征在于還含有(重量比)10-20%的殺菌劑和10-20%的殺蟲劑。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種衣劑,其特征在于含有粘結劑(重量比)3.5-7.5%。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種衣劑,其特征在于藁本內酯、殺菌劑、殺蟲劑來自天然植物的提取物。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種衣劑,其特征在于藁本內酯來源于傘形科中藥當歸、藁本、川芎、柴胡的提取物。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種衣劑,其特征在于殺菌劑和殺蟲劑來自下列中藥大蒜、姜、黃柏、金果欖、野棉花、苦參的一種或多種提取物。
7.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種衣劑,其特征在于粘結劑的主要成分是聚多糖,優(yōu)選的來源是中藥白芨。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種衣劑,基本上由下列成分組成(重量比)當歸、藁本、川芎、柴胡的一種或多種10-35%,大蒜10-30%,姜10-20%,黃柏2-10%,金果欖2-10%,野棉花5-15%,苦參1-8%。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種衣劑,基本上由下列成分組成(重量比)當歸10-35%,大蒜10-30%,姜10-20%,黃柏2-10%,金果欖2-10%,野棉花5-15%,苦參1-8%,白芨6-12%。
10.用常規(guī)方法,從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中藥和植物中,分別得到酯溶性提取物和水溶性提取物,混合配制而成,使成品中含藁本內酯0.05-0.5%。
全文摘要
一種種衣劑含有藁本內酯,還含有殺菌劑和殺蟲劑。藁本內酯,其含量為(重量比)0.05-0.5%,還含有(重量比)10-20%的殺菌劑和10-20%的殺蟲劑,含有粘結劑(重量比)3.5-7.5%。藁本內酯、殺菌劑、殺蟲劑均來自天然植物的提取物。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無公害,無農藥殘留,殺蟲防病效果好,生產成本較低。
文檔編號A01C1/06GK1448057SQ0310892
公開日2003年10月15日 申請日期2003年4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4月1日
發(fā)明者張水良 申請人:張水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