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預防酒精中毒的藥物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含有L-天冬氨酸鹽(以后簡稱“ASP”)或L-天冬酰胺(以后簡稱“ASN”)的藥物制劑以及它們的制備方法。更具體地說,本發(fā)明涉及可用于加入食品、食品添加劑、軟飲料或維生素的含有ASP或ASN的藥物組合物;ASP化合物或ASN化合物;用于預防人酒精中毒的給藥方法(對人每天每千克體重給藥約0.001~0.4gASP或ASN);以及制備這類組合物的方法。
ASP和ASN已從天然物質中或由合成方法獲得。以前在先有技術中已公開了以少量加入的所述ASP或ASN被廣泛地用作食品添加劑。但是,對人給藥大量的ASP或ASN可預防酒精中毒卻是未知的。
已有建議提示促進乙醇氧化作用或阻斷乙醇的細胞毒性的途徑。例如長期以來認為,果糖具有通過下述機理促進乙醇氧化的潛能首先是果糖經(jīng)果糖激酶的作用被轉化成果糖1-磷酸鹽,同時將ATP轉變成ADP,隨之ADP被轉移到線粒體中,并在此促進氧吸收和NADH的再氧化作用(Crownover等,1986,Scholz&Nohl1976,Ylikari等,1971)。但是有關果糖對乙醇氧化作用的功效,仍然是有爭論的(Berry&Kun1978)。
在另一個例子中,已報道咪唑并二氮雜 類化合物R015-4513(8-疊氮基-5,6-二氫-5-甲基-6-氧代-4H-咪唑并[1,5-1][1,4]苯并二氮雜 -3-羧酸乙酯)具有作為特異性乙醇拮抗劑作用(Lister & Nutt 1987,Hoffman等1987)。從R015-4513在突觸體中逆轉乙醇對GABA介導的Cl-流動的促進作用中的活性,已經(jīng)注意到R015-4513的特異性生化作用(Suzdak等,1986)。已經(jīng)觀察到R015-4513對酒精誘導的行為紊亂的治療作用。但是,R015-4513的毒性作用仍然限制了它的普遍應用(Corda等,1989)。此外據(jù)報道,GABA拮抗劑、5-羥色胺吸收抑制劑、a-腎上腺素能受體拮抗劑、鋰離子(Lithium)、咖啡因、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和高壓氧具有逆轉(至少部分地逆轉)某些酒精行為作用的潛能(Lister & Nutt 1987,Judd & Huey 1984,Mezey 1976,Nuotto等 1982,Menon & Kodama 1985,Alkana等1977,Alkana & Malcom1982)。但是,大多數(shù)所建議的藥品對乙醇的血液含量或對它的代謝轉換均沒有顯著的影響。
另一方面,有關肝功能和乙醇代謝的許多報道已經(jīng)公開于下列文獻中PetterssonG.(1987),“Liveralcoholdehydrogenase”,CRC-Crit-Rev.21(4),349~89;GianoulakisC.(1989),“Theeffectofalcoholonthebiosynthesisandregulationofopioidpeptides”,Experientia45(5),428~35;Hoekn,J.B等(1992),“Ethanolandsignaltransductionintheliver”,F(xiàn)ASEB-J.6(7),2386-96;MitchellMC和HerlongHF(1986),“Alcoholandnutrition,CaloricValue,bioenergeticsandrelationshiptoliverdamage”,Ann.Rev.Nutr.6(4),457-74;GellertJ和Teschke,R.(1988),“Thebiochemistryofalcoholmetabolism”,Z.Gastroenterol.26(suppl3)22-7;以及PrinciplesofBiochemistry(1993),(Lehninger,Nelson,Cox)3rded.,Chap.18,pp.9542~597,WorthPublishers.
美國專利第5,102,910號公開了用作肝功能驅動劑的含有以下成分的藥物組合物(a)L-天冬氨酸,(b)L-半胱氨酸,(c)L-谷氨酸,(d)硒酸鈉,和(e)乙酸鋅或硫酸鋅。但是,該專利既未公開其特異性機理,也未公開有關體外或體內(nèi)試驗的資料。
因此,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用于加到食品、食品添加劑、軟飲料、維生素等中,以預防酒精中毒的含有L-天冬氨酸鹽或L-天冬酰胺的藥物制劑,以及它們的制備方法。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用于預防酒精中毒的作為固體、液體或粉末狀制劑的含有ASP或ASN的藥用化合物,以及它們的制備方法。
本發(fā)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用于預防酒精中毒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對人按0.001g~0.4g/kg/天的劑量給藥ASP或ASN。
本發(fā)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用于降低、減輕或預防肝損傷、組織損傷和智能或協(xié)調(diào)變化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對人按0.001~0.4g/kg/天的劑量給藥ASP或ASN。
本發(fā)明的其他目的和另外的應用范圍從下面給出的詳細描述中將變得很明顯。但是,應該明白,在闡述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案時,只是通過舉例的方式給出詳細的說明和特定的實施例,因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jù)這些詳細的說明,將會明白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實質和范圍內(nèi)進行的各種變化和改良。
從以下給出的詳細說明和僅以舉例方式給出的附圖將使人們更充分地了解本發(fā)明,因此以下的說明和附圖并不限制本發(fā)明。
按照本發(fā)明,
圖1表示乙醇代謝轉換的途徑。
按照本發(fā)明,圖2表示通過蘋果酸鹽-天冬氨酸鹽互變機制,胞液中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以下簡稱“NAD”)的代謝再生系統(tǒng)。
按照本發(fā)明,圖3表示飲用酒精后并用ASP處理后血液乙醇含量的變化,也給出了未用ASP處理的對照受治療者的血液乙醇的含量。
按照本發(fā)明,圖4表示ASP和ASN對人體內(nèi)乙醇(血液乙醇含量)的藥物動力學的影響。
按照本發(fā)明,圖5表示ASP和ASN對人體內(nèi)乙醇(血液乙醛含量)的藥物動力學的影響。
按照本發(fā)明,圖6表示由于給予ASP而在哺乳動物肝細胞瘤細胞(FT02B)中引起的對乙醇毒性的抗性;以0.005、0.05或0.5mM的濃度加入ASP。
按照本發(fā)明,圖7表示由于給予ASN而在哺乳動物肝細胞瘤細胞中引起的對乙醇毒性的抗性;以0.005、0.05或0.5mM的濃度加入ASN。
如圖1-7所示,本發(fā)明提供了用于預防酒精中毒的藥物制劑,含有L-天冬氨酸鹽或L-天冬酰胺的該藥物制劑以其大劑量包含在食品、食品添加劑、軟飲料、維生素及許多類型的藥物制劑中。該類藥物制劑可以采用供人口服、注射或腹膜內(nèi)給藥的形式。
本發(fā)明化合物或組合物可以以粒劑、片劑、丸劑、膠囊劑、液體、粉劑等劑型供口服給藥,并且可以懸浮液劑、液體、乳劑、安瓿、注射液或上述制劑的結合形式供非經(jīng)胃腸道給藥。作為在組合物中使用的大多數(shù)類型采用的是固體、半固體、液體或粉劑的形式。所述組合物包括水、蘇打水、維生素、糖、鹽類、湯、肉、氨基酸類、水果、農(nóng)作物、蔬菜、魚、海洋植物、有機酸類等,或者是并用其中兩種或多種的組合物。
按照本發(fā)明,ASP或ASN在組合物中的比例約為0.1~100%(重量),優(yōu)選0.2~10%(重量)。當組合物為液體形式如湯、軟飲料或重新組成的飲料(例如GatoradeTM)時,它含有0.1~10.0%(重量),優(yōu)選0.2~1.0%(重量)的ASP或ASN。此外,它同時還包括0.1~10.0%(重量),優(yōu)選1-5%(重量)的其他氨基酸、糖(例如蔗糖、乳糖、葡萄糖、低聚糖、卡哈苡苷等)、有機酸類或維生素。它還可以選擇性地含有0~0.1M,優(yōu)選0.02~0.04M的電解質混合物,例如可溶性鈉鹽或鉀鹽(NaCl,KCl等)。
如果配制成膠囊劑或片劑形式,本發(fā)明組合物可以含有0.2~90%(重量),優(yōu)選30~50%(重量)的ASP或ASN,而其余的成分包含維生素、氨基酸類、糖、有機酸類等。
按照本發(fā)明,下面表1表示對于L-天冬氨酸鹽或L-天冬酰胺的附加任選成分。
表1對于ASP或ASN的附加任選成分成分常用含量優(yōu)選含量ASP或ASN0.2-100重量%30-50重量%氨基酸類q.s.q.s.
人造調(diào)味品q.s.q.s.
天然調(diào)味品q.s.q.s.
糖q.s.q.s.
維生素q.s.q.s.
色素q.s.q.s.
其中q.s.表示適量。
本發(fā)明可以預防、減輕或解除人由于飲用酒精而引起的肝損傷、其他組織損傷以及智能或協(xié)調(diào)的變化,或其他與醉酒有關的行為變化。
一般被廣泛接受的是,乙醇通過三條獨立的代謝途徑氧化為乙醛,例如乙醇脫氫酶(以下簡稱“ADH”)、細胞色素P450系統(tǒng)(下簡稱“MEOS”)和過氧化氫酶。如圖1所示,乙醇氧化作用的核心和主要的機理是以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以下簡稱“NAD”)作為輔助因子的ADH所催化的反應。ADH活性主要位于肝細胞的細胞溶質中,但是在其他組織中(特別是胃腸道中)也發(fā)現(xiàn)有ADH活性。而且一般來講,由ADH催化的從乙醇變?yōu)橐胰┑拇x轉換伴有NAD還原為還原型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以下簡稱“NADH”)的反應。
關于非-ADH介導的乙醇的代謝過程,過氧化氫酶和MEOS的相對貢獻尚有爭議。由于以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以下簡稱“NADPH”)作為輔助因子氧化乙醇和其他伯醇的、依賴細胞色素P450的單氧合酶是可以誘生的,并且對乙醇具有較高的Km,因此MEOS可能對慢性嗜酒者和具有較高乙醇濃度的情況起較大的作用。一般來講,最近對MEOS的興趣是由于其在致癌物和藥物的異生物質激活中的作用而產(chǎn)生的。另一種非-ADH的乙醇氧化活性(由過氧化氫酶所引起)是依賴于H2O2的可得性,并且認為在大腦中起相當重要的作用。
由乙醇隨后生成的乙醛是非常有毒的,應該被立即除去,對此乙醛脫氫酶(以下簡稱“ALDH”)負有完全責任。為了使乙醛轉變?yōu)橐宜猁},需要伴隨NAD的還原。因此,在乙醇通過乙醛連續(xù)代謝轉化為乙酸鹽的過程中,細胞的NAD/NADH的狀態(tài)非常重要。
因此,通過ADH和ALDH催化的乙醇氧化作用消耗了胞質中的NAD,并且隨之使細胞內(nèi)NAD/NAD比率降低。胞液中NAD/NADH比率降低可以引起許多生物化學變化和組織損傷。由于細胞溶質中NAD依賴性脫氫酶的所有反應均受到了影響,該比率的改變導致乳酸鹽產(chǎn)量的增加和δ-氨基乙酰丙酸合成,并導致雄性激素分解代謝增加和乙醛累積,同時引起葡糖異生作用、半乳糖氧化作用和檸檬酸循環(huán)活性等降低。
此外,通過細胞內(nèi)信息轉導系統(tǒng)、脂肪酸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和降解作用以及與幾種功能蛋白質直接的相互作用,乙醇及其代謝產(chǎn)物對肝臟、大腦和性腺有它們自己的生物學作用。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由乙醇所引起的這些生物學作用對組織是有害的。因此,如果有任何生物化學方法以促進乙醇完全氧化為乙酸鹽,那么該方法將可以減少乙醇或乙醛的細胞內(nèi)含量,并可以直接或間接地預防乙醇引起的許多類型的細胞損傷。
乙醇的代謝作用是多種多樣的,可以直接由乙醇和乙醛引起,或者間接地由乙醇氧化作用所導致的胞液的NAD/NADH比率紊亂引起。為了維持細胞的自身穩(wěn)定和保護細胞免受乙醇的損傷,本領域技術人員認為,細胞可以通過加強NAD再生能力來加速乙醇的代謝消除。
由于大多數(shù)脫氫酶是NAD依賴性的,因此存在許多NAD再生系統(tǒng)。為此,脫氫酶的活化可以通過調(diào)節(jié)分子或通過加入底物進行試驗。在本發(fā)明中,考慮了通過刺激NAD再生來激活ADH的后一方式。此外,來自外源途徑的底物在體內(nèi)的可得性,引導本發(fā)明人去分析乳酸脫氫酶(LDH)和蘋果酸脫氫酶(MDH)。雖然a-酮酸可能不進入細胞,但是它們的前體如天冬氨酸鹽或丙酸可以容易地被吸收到細胞內(nèi),并在細胞內(nèi)進行有效的轉氨作用變成相應的a-酮酸(圖1)。通過特異性脫氫酶的作用,可以使丙酮酸鹽和草酰乙酸鹽分別被還原為乳酸鹽和蘋果酸鹽,同時由NADH再生NAD。結果,再循環(huán)的NAD可以用于進一步的乙醇的氧化。用于乙醇氧化作用的NAD/NADH再循環(huán)中涉及的所有酶,例如ADH、乳酸脫氫酶(以下簡稱“LDH”)、谷氨酸丙酮酸轉氨酶(以下簡稱“GPT”)、蘋果酸脫氫酶(以下簡稱“MDH”)和谷氨酸-草酰乙酸轉氨酶(以下簡稱“GOT”)均具有接近平衡的工作特征。即這些酶的活性由質量作用定律控制,并且取決于底物的濃度。這種平衡酶的特征在緩和代謝紊亂和迅速協(xié)調(diào)細胞功能方面十分有益,而無需消耗能量或動用復雜的變構調(diào)節(jié)系統(tǒng)。
通過加入天冬氨酸鹽或丙氨酸可以在GOT/MDH偶聯(lián)系統(tǒng)或在GPT/LDH偶聯(lián)系統(tǒng)中觀察到NAD的以化學計量比再循環(huán)。還發(fā)現(xiàn)ADH/MDH/GOT酶或ADH/LDH/GPT酶的雙偶聯(lián)系統(tǒng)可以有效地在乙醇氧化為乙醛中起作用,這兩個系統(tǒng)在功效方面幾乎是類似的,但是,在生物學上的重要性方面,在用于體內(nèi)乙醇氧化作用時,ADH/MDH/GOT系統(tǒng)是較好的。通過已知的用于NAD/NADH傳遞的蘋果酸鹽-天冬氨酸鹽互變機制,MDH/GOT偶聯(lián)系統(tǒng)在胞液和線粒體之間進行良好的平衡(圖2)。此外,細胞內(nèi)GOT的活性明顯高于GPT,這表明MDH/GOT偶聯(lián)系統(tǒng)對于NAD再生具有比LDH/GPT系統(tǒng)更高的功效。在線粒體中,被傳遞的NADH可以容易地用于氧化磷酸化作用,這可以加強被乙醇擾亂的檸檬酸循環(huán)活性。因此,由ADH/MDH/GOT系統(tǒng)催化的乙醇氧化作用所得的產(chǎn)物蘋果酸鹽可以容易地被吸收到線粒體中,而沒有任何代謝后遺癥。由該循環(huán)再生的NAD通過醛脫氫酶(以下簡稱“ALDH”)的作用,可以加速乙醛被氧化成乙酸鹽,因為ALDH也是NAD依賴性的。
因此,通過天冬氨酸鹽的富集作用產(chǎn)生的蘋果酸鹽-天冬氨酸鹽互變機制的加強,可以促進NAD再生循環(huán),這可加速細胞內(nèi)的乙醇完全被氧化為乙酸鹽。該機制有助于在飲酒之后降低組織中乙醇的含量,并有助于預防由于乙醇和乙醛或者由于細胞的NAD/NADH比率降低所引起的酒精損傷。為此,在本發(fā)明中開發(fā)了恢復被降低了的細胞的NAD/NADH比率的方法,其方法是通過乙醇的代謝降解,加速乙醇和乙醛的代謝,縮短它們在組織中停留的時間,或者是通過其他方法,例如由于持久性訓練產(chǎn)生的乳酸鹽積累。因此,本發(fā)明的下述目的已經(jīng)達到,即預防或解除組織損傷,由NAD/NADH比率變化所引起的代謝失去平衡,以及預防、減輕或解除由于長期酒精中毒所引起的疾病(包括肝病、精神障礙和行為失調(diào))。為了調(diào)節(jié)NAD/NADH的比率,可通過蘋果酸鹽-天冬氨酸鹽互變機制加強前述的MDH/GOT偶聯(lián)系統(tǒng),這是由于相應的組織胞液中大量的轉氨酶將促進天冬氨酸鹽的轉氨作用而提供草酰乙酸鹽。即由于NAD和NADH不能直接地越過細胞膜轉移,因此細胞內(nèi)NAD和NADH的調(diào)節(jié),需由a-酮戊二酸鹽和蘋果酸鹽以及谷氨酸鹽和天冬氨酸鹽越過線粒體膜的往復傳遞來實現(xiàn)。
在蘋果酸鹽-天冬氨酸鹽互變機制中,草酰乙酸鹽不能越過線粒體膜擴散,而天冬氨酸鹽可通過谷氨酸鹽-天冬氨酸鹽傳遞載體和蘋果酸鹽-a-酮戊二酸鹽傳遞載體以化學計量比循環(huán)。并且在胞質中,天冬氨酸鹽還通過轉氨酶的作用與a-酮戊二酸鹽反應,以生成草酰乙酸鹽和谷氨酸鹽,因此生成的草酰乙酸鹽通過蘋果酸脫氫酶的作用氧化NADH為NAD,同時使草酰乙酸鹽還原為蘋果酸鹽。該途徑對再生于胞質中耗竭的NAD是十分重要的,并且蘋果酸鹽被吸收進入線粒體,隨之被轉變?yōu)椴蒗R宜猁}或天冬氨酸鹽或者用于三羧酸循環(huán),因為用于該途徑的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或MDH大量地存在于組織中,并且具有平衡酶的特征,因此酶反應速率主要由大量底物進行調(diào)節(jié)。
在本發(fā)明中,通過利用組織的生物化學特性,MDH/GOT偶聯(lián)系統(tǒng)和蘋果酸鹽-天冬氨酸鹽互變機制被用作補充由于乙醇代謝或者任何其他代謝紊亂而耗竭的NAD的一種手段,并且由于提高了細胞內(nèi)草酰乙酸鹽的濃度而增進了MDH活性,使多次產(chǎn)生的NADH更容易被轉變?yōu)镹AD。但是,由于草酰乙酸鹽不容易越過細胞膜轉移,因此通過大量地存在于組織中的天冬氨酸基轉移酶的作用并加入可轉移的天冬氨酸鹽,可以使天冬氨酸鹽容易地被轉變?yōu)椴蒗R宜猁},從而間接地使草酰乙酸鹽的濃度升高。顯然,加入天冬氨酸鹽可以加速乙醇氧化作用。而且在本發(fā)明中,加入在人體內(nèi)可產(chǎn)生天冬氨酸鹽的天冬酰胺可以得到與加入天冬氨酸鹽類似的作用,因為天冬酰胺在腸的上皮被吸收,并且通過天冬酰胺酶的作用直接被轉變?yōu)樘於彼猁}。
在本發(fā)明中,對用乙醇單獨處理組和同時用乙醇和天冬氨酸鹽(或天冬酰胺)處理組在不同時間內(nèi)的血液乙醇含量進行了比較。結果是,由于用天冬氨酸鹽或天冬酰胺處理使NAD再生增加并加速乙醇的代謝轉變,從而降低了血液乙醇含量。該作用可以用于細胞代謝平衡以及由酒精或任何其他方式所引起的各種疾病以及精神障礙和行為失調(diào)。在類似試驗中通過給動物腹膜內(nèi)注射給藥,本發(fā)明得到了顯著的效果。
試驗實施例1飲用酒精試驗1、實驗材料所用酒精為JohnnyWalker威士忌酒(黑標簽)(86標準酒精度(proof)),并應用天冬氨酸鈉(由日本Tanabe公司制造)。采用無任何特殊病史特別是肝功能檢查無異常征兆的年齡20歲出頭的健康人作為實驗對象。用氣相色譜法測定血液乙醇濃度。
2、實驗方法5名實驗對象各自飲用120ml威士忌酒(86標準酒精度)之后,在1小時和3小時后分別采集2ml血樣測定血液乙醇含量。第一次實驗之后3天,讓這同一批人飲用酒精并同時服用5克天冬氨酸鹽膠囊,用上述同樣方法測定血液乙醇含量。并且在飲酒1小時后,對每個實驗對象進行簡要的身體平衡試驗。身體平衡試驗重復進行3次。這種身體平衡試驗按下法進行使受試者沿直線向一個方向行走,行走距離為3m,同時兩臂伸向兩邊。偏離直線路徑15cm寬表示異常表現(xiàn)。
3、給藥天冬氨酸鹽引起的血液乙醇含量改變?nèi)绫?和圖3所示,與乙醇單獨處理組比較,乙醇和L-天冬氨酸鹽處理組在飲酒1小時之后,顯示出血液乙醇濃度降低55%以上(P<0.05)(降低至0.01~0.04g/dL)的作用。在3小時之后,在兩組中血液乙醇含量相等。這可以解釋為該作用(給藥L-天冬氨酸鹽降低了血液乙醇濃度)是由于給藥L-天冬氨酸鹽加速乙醇的代謝,并且繼而通過加強NAD的再生性促進了乙醇氧化作用的結果,詳見表2。
表2飲用酒精之后,通過給藥ASP引起的血液乙醇含量變化飲酒后乙醇單獨處理乙醇和ASP處理的時間組(5人)(g/dl)組(4人)(g/dl)1小時0.055±0.0100.025±0.0103小時0.024±0.0070.018±0.017其中飲用的酒精量為120ml(86標準酒精度的威士忌酒),ASP的給藥量為5g粉劑。
4、飲酒后給藥ASP引起的身體平衡指數(shù)的變化飲用酒精1小時之后分析身體平衡指數(shù)表明,由于給藥天冬氨酸鹽降低了血液乙醇含量,結果改善了由乙醇誘發(fā)的行為失調(diào)(表3)。在乙醇單獨處理組中,差錯率為53%,而在乙醇和天冬氨酸鹽處理組中差錯率僅為26%。也就是說給藥ASP使身體平衡改善49%,詳見表3。
表3 飲酒后給藥ASP對身體平衡指數(shù)的影響
試驗實施例2腹膜內(nèi)注射乙醇1、實驗材料和方法在實驗中應用重200g的Sprague-Dawley大白鼠。本實驗中應用的所有試劑均為分析級的。L-天冬氨酸鹽為日本Tanabe公司的產(chǎn)品,將該產(chǎn)品溶于無菌水中以配成適當?shù)臐舛?,調(diào)節(jié)溶液的酸性至PH7.4并過濾。
乙醇經(jīng)腹膜內(nèi)注射。將大白鼠分成5組,每組5只。第一組為未經(jīng)處理的對照組。另外的3組接受2ml50%乙醇。乙醇處理組中的第一組不接受另外的處理(僅給予乙醇),第二乙醇處理組用低劑量的天冬氨酸鹽(0.75ml3.45MASP)處理,第三乙醇處理組同時接受高劑量的天冬氨酸鹽(2ml3.45MASP)。第5組大白鼠僅給予大劑量天冬氨酸鹽。每組每天如上處理1次,連續(xù)5天,在第6天檢查大白鼠的身體狀況,然后活殺。取出肝組織并進行病理和組織學檢查。
2、給藥天冬氨酸鹽可改善腹膜內(nèi)注射乙醇引起的影響組織學檢查發(fā)現(xiàn),ASP可以抑制由于直接的腹膜內(nèi)注射乙醇所引起的炎癥(見表4)。在僅給予乙醇的大白鼠中觀察到腹部炎癥和腹腔中組織粘連。而在除給予乙醇之外還給予ASP或ASN的動物中,這些影響明顯地減少。
表4 給藥ASP對腹膜內(nèi)注射乙醇所產(chǎn)生的癥狀的影響
實驗實施例3給藥L-天冬氨酸鹽和天冬酰胺對乙醇代謝的影響1、材料和方法為了試驗給藥L-天冬氨酸鹽或天冬酰胺對人體乙醇代謝的影響,按下法試驗血液乙醇濃度以及血液乙醛濃度隨時間的變化6名健康成年人分別服用120ml威士忌酒(86標準酒精度)和5gL-天冬氨酸鹽或天冬酰胺。每小時用肝素處理的針管采集1ml血樣,分別置于含有EDTA的小瓶中。在第二天用氣相色譜法檢測血液中乙醇和乙醛濃度。
2、結果L-天冬氨酸鹽可將血液乙醛濃度降低36%以上,天冬酰胺可將血液乙醛濃度降低30%以上。該結果在統(tǒng)計學上是有意義的。因此,本試驗表明,給藥L-天冬氨酸鹽或天冬酰胺可用于預防酒精中毒(請見表5和圖4及圖5)。
表5 給藥天冬氨酸鹽和天冬酰胺對乙醇代謝的影響 <
(僅飲用酒精對照組的百分率)試驗實施例4天冬氨酸鹽和天冬酰胺對細胞系酒精中毒的影響
1、材料和方法進行MTT試驗,以便分析在體外給予乙醇對哺乳動物細胞的影響,以及天冬氨酸鹽或天冬酰胺對乙醇中毒的影響。將哺乳動物肝細胞瘤細胞系FT02B置于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其中DMEM與Ham'sF12培養(yǎng)基以相等的量混合并加入5%小牛血清和胎牛血清。細胞于5% CO2和95%空氣中于37℃保溫。將細胞分配到96孔檢測板中,每孔5×103個細胞。將各自不同濃度的乙醇,或乙醇加天冬氨酸鹽,或乙醇加天冬酰胺分別加到各孔中。培養(yǎng)4天之后,利用通過加入MTT(溴化3-(4,5-二甲基-噻唑-2-基)-2,5-二苯基四唑鎓)和二甲基亞砜引起的顏色反應,用ELISA板讀數(shù)器測量在540nm處的吸收率,以便計數(shù)存活細胞的數(shù)目。測定在各個條件下(乙醇,乙醇+ASP,乙醇+ASN)的IC50(細胞毒性指數(shù)),與不加乙醇、不加ASP(或ASN)的對照培養(yǎng)物相比較,以能保持50%細胞存活的乙醇濃度來測定。
2、實驗測定結果天冬氨酸鹽對乙醇的細胞毒性的改善作用是與劑量有關的。天冬酰胺也表現(xiàn)出這種作用,盡管與天冬氨酸鹽相比它的作用較弱(見圖6和7)。
下面敘述制備實施例,其中將天冬氨酸鹽和天冬酰胺加到食品、飲料或維生素等中或者與這些物質同時分別應用。
制備實施例1將天冬氨酸鹽或天冬酰胺按0.2~5%(重量)溶于軟飲料如可口可樂中。
制備實施例2將天冬氨酸鹽或天冬酰胺按0.2~5%(重量)溶于運動飲料如GatoradeTM中。
制備實施例3將天冬氨酸鹽或天冬酰胺按0.5~1.5%(重量)加到由蔬菜(如龍須菜、豆芽)制得的湯,以及水果(如梨、桃、蘋果)的汁液或浸膏中。
制備實施例4將天冬氨酸鹽或天冬酰胺加到維生素粗品中,或者與該維生素粗品混合,以便制成片劑或膠囊劑的形式,其中天冬氨酸鹽或天冬酰胺占10~50%(重量)。
制備實施例5將天冬氨酸鹽或天冬酰胺與一種或二種另外的氨基酸、檸檬酸或糖混合,以便制成片劑或膠囊劑的形式,其中天冬氨酸鹽或天冬酰胺占0.1~90%,優(yōu)選0.1~50%,最優(yōu)選0.1~10%(重量)。
制備實施例6將天冬氨酸鹽或天冬酰胺與一種或二種其他氨基酸混合,或與維生素混合,以便制成ASP或ASN占0.5~5%(重量)的用于靜脈注射的溶液劑。
制備實施例7將干魚如魷魚、干綠鱈等浸泡在含10~90%(重量)加味的天冬氨酸鹽或天冬酰胺溶液中,并干燥以用作調(diào)味品。
制備實施例8在小吃(如脆餅)的制備中,將與面粉重量相比占0.1~10%(重量)的天冬氨酸鹽或天冬酰胺加入,或與之混合,然后油炸制作小吃。
顯然,上面敘述的本發(fā)明可以按許多方式進行改變。不要把這些改變看作是偏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實質和范圍,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講顯而易見的所有這些改良均包括在如以下權利要求書所述的本發(fā)明的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
1.用于預防酒精中毒的包含有效量的L-天冬氨酸鹽或L-天冬酰胺的藥物制劑。
2.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制劑,其中所述有效量約為0.001~0.4g/kg/天。
3.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制劑,其中所述有效量約為0.001~0.4g/kg/天。
4.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制劑,其中將所述L-天冬氨酸鹽或L-天冬酰胺與選自水、蘇打水、維生素、糖、鹽類、湯、肉、氨基酸類、水果、農(nóng)作物、蔬菜、魚、海洋植物和有機酸類的食品混合。
5.權利要求4所述的藥物制劑,其中所述湯選自豆芽湯、龍須菜湯和魚湯。
6.權利要求4所述的藥物制劑,其中所述的氨基酸類選自異亮氨酸、亮氨酸、纈氨酸和?;撬?。
7.權利要求4所述的藥物制劑,其中所述的水果選自梨、桃、蘋果、無花果、草莓、菠蘿,柑橘和李子。
8.權利要求4所述的藥物制劑,其中所述的農(nóng)作物和蔬菜選自豆、綠豆芽、菜豆、花生、龍須菜、葫蘆、南瓜、蓮根、紅甜菜、甘薯和馬鈴薯。
9.權利要求4所述的藥物制劑,其中所述的魚和海洋植物選自甘紫菜、棕海藻、大型褐藻、魷魚和干綠鱈。
10.權利要求4所述的藥物制劑,其中所述的有機酸類選自檸檬酸、蘋果酸、琥珀酸和酒石酸。
11.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制劑,其中將L-天冬氨酸鹽或L-天冬酰胺配制成注射劑注入人體組織,人體組織選自肌肉、皮下組織和血液。
12.用于預防酒精中毒的含有L-天冬氨酸鹽或L-天冬酰胺的組合物,所述的L-天冬氨酸鹽或L-天冬酰胺占其組合物重量的約0.1~90%(重量)。
13.權利要求12所述的組合物,其中將所述的組合物配制成含有約0.1~10%(重量)L-天冬氨酸鹽或L-天冬酰胺的液體。
14.權利要求12所述的組合物,其中將所述的L-天冬氨酸鹽或L-天冬酰胺與食品混合,所述食品選自水、蘇打水、維生素、糖、鹽類、湯、肉、氨基酸類、水果、農(nóng)作物、蔬菜、魚、海洋植物和有機酸類。
15.預防人體受治療者酒精中毒的方法,該方法包含給人按0.001~0.4g/kg/天的劑量范圍給藥L-天冬氨酸鹽或L-天冬酰胺以預防飲用酒精之后酒精中毒。
16.權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劑量范圍為0.01~0.4g/kg/天。
17.權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將L-天冬氨酸鹽或L-天冬酰胺注入選自肌肉、皮下組織和血液的人體組織中。
18.權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將所述的L-天冬氨酸鹽或L-天冬酰胺與食品混合,所述食品選自水、蘇打水、維生素、糖、鹽類、湯、肉、氨基酸類、水果、農(nóng)作物、蔬菜、魚、海洋植物和有機酸類。
19.權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存在的所述L-天冬氨酸鹽或L-天冬酰胺的含量為0.1~10%(重量)。
20.權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天冬氨酸鹽或L-天冬酰胺的量在給藥組合物中占6~46%(重量)。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敘述了用作食品、軟飲料、維生素等的添加劑的含有L-天冬氨酸鹽或L-天冬酰胺的組合物。本發(fā)明也提供了預防人體受治療者酒精中毒的方法。
文檔編號A61P3/00GK1098624SQ9410476
公開日1995年2月15日 申請日期1994年5月2日 優(yōu)先權日1993年6月28日
發(fā)明者樸相哲 申請人:味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