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电影免费视频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_97视频在线观看播放_久久这里只有精品777_亚洲熟女少妇二三区_4438x8成人网亚洲av_内谢国产内射夫妻免费视频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国字幕

一種眼科醫(yī)療器械消毒裝置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10478805閱讀:383來源:國知局
一種眼科醫(yī)療器械消毒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眼科醫(yī)療器械消毒裝置,包括底板、框體裝置、蓋板裝置、刮板裝置、氣缸裝置、推動裝置、斜板裝置、支架裝置及消毒裝置,底板上設有第一支撐桿、第二支撐桿、第一橫桿、第三支撐桿、回收箱、第一固定塊及第二橫桿,框體裝置包括第一框體、出料斗、第一彎曲桿、第一支架、散熱框、加熱棒,蓋板裝置包括第三橫桿、第一豎桿、第一斜桿、第一連接桿、蓋板、握持環(huán),刮板裝置包括三角塊、第四橫桿及刮板,氣缸裝置包括第一氣缸、第一推動桿、第二連接桿、第一彈簧,推動裝置包括第三支架、第四支架、第五橫桿、第二氣缸、第二推動桿、第三推動桿,本發(fā)明消毒效果較好,并且進過多重殺菌處理,保證了眼科醫(yī)療器械的無菌性及其使用安全。
【專利說明】
一種眼科醫(yī)療器械消毒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眼科醫(yī)療器械消毒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當前,眼科門診使用的眼科醫(yī)療器械一般是直接放置在普通的消毒盒或者消毒箱內,用消毒液浸泡消毒,由于器械存放消毒盒或者消毒箱中被浸泡在消毒液中,因此器械整理不方便,更重要的是取用器械不太方便,如果直接用手拿取,手會沾到消毒液,用鑷子夾取,常有滑脫現(xiàn)象發(fā)生。
[0003]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有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眼科醫(yī)療器械消毒裝置。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種眼科醫(yī)療器械消毒裝置,所述眼科醫(yī)療器械消毒裝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框體裝置、位于所述框體裝置上方的蓋板裝置、收容于所述框體裝置內的刮板裝置、位于所述蓋板裝置下方的氣缸裝置、位于所述氣缸裝置右側的推動裝置、位于所述推動裝置右側的斜板裝置、位于所述斜板裝置右側的支架裝置及位于所述支架裝置下方的消毒裝置,所述底板上設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一支撐桿、位于所述第一支撐桿左側的第二支撐桿、位于所述第二支撐桿右側的第一橫桿、位于所述第一橫桿上方的第三支撐桿、位于所述第一支撐桿右側的回收箱、位于所述回收箱右側的第一固定塊及位于所述回收箱左側的第二橫桿,所述框體裝置包括第一框體、位于所述第一框體下方的出料斗、位于所述第一框體右側的第一彎曲桿、位于所述第一彎曲桿上方的第一支架、設置于所述第一框體內表面上的散熱框、收容于所述散熱框內的加熱棒,所述蓋板裝置包括第三橫桿、位于所述第三橫桿上方的第一豎桿、位于所述第一豎桿右側的第一斜桿、位于所述第一豎桿右側的第一連接桿、位于所述第一連接桿右側的蓋板、位于所述蓋板上方的握持環(huán)、位于所述第一豎桿左側的第二支架,所述刮板裝置包括三角塊、位于所述三角塊下方的第四橫桿及位于所述第四橫桿下方的刮板,所述氣缸裝置包括第一氣缸、位于所述第一氣缸上方的第一推動桿、位于所述第一推動桿右側的第二連接桿、位于所述第一氣缸右側的第一彈簧,所述推動裝置包括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第三支架下方的第四支架、位于所述第四支架左側的第五橫桿、位于所述第三支架上方的第二氣缸、位于所述第二氣缸上方的第二推動桿、位于所述第二推動桿上方的第三推動桿、位于所述第三推動桿上方的支撐板,所述斜板裝置包括第六橫桿、位于所述第六橫桿上方的第四支撐桿、位于所述第四支撐桿上方的彈性桿、位于所述第四支撐桿左側的第三連接桿、位于所述第四支撐桿右側的斜板、位于所述斜板下方的第五支架、位于所述第六橫桿下方的第五支撐桿、位于所述第五支撐桿右側的第六支架,所述支架裝置包括第七支架、位于所述第七支架下方的第二斜桿、位于所述第二斜桿下方的第二豎桿、位于所述第二斜桿右側的第三斜桿、位于所述斜板下方的第三豎桿,所述消毒裝置包括消毒框、收容于所述消毒框內的紫外線燈、位于所述紫外線燈上方的第四斜桿、設置于所述第四斜桿上的凸塊及位于所述一框體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一連接桿的左端與所述第一豎桿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桿的右端與所述蓋板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蓋板呈長方體,所述蓋板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一框體的上表面接觸,所述握持環(huán)呈半圓環(huán)狀,所述握持環(huán)的兩端與所述蓋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與所述第一豎桿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狀。
[0007]所述三角塊呈橫截面為三角形的柱體,所述三角塊的側面與所述第一框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三角塊的上表面呈傾斜狀,所述第四橫桿呈長方體,所述第四橫桿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橫桿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框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橫桿的上表面與所述三角塊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刮板呈彎曲狀,所述刮板的上端與所述第四橫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0008]所述第二支撐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氣缸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推動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推動桿豎直放置,所述第一推動桿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氣缸連接,所述第一推動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三橫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推動桿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接桿呈水平狀,所述第二連接桿的左端與所述第一推動桿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接桿的右端與所述出料斗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簧呈豎直狀,所述第一彈簧的上端與所述出料斗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0009]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左端與所述第一氣缸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呈豎直狀,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上端與所述第三支架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狀,所述第三支撐桿的上端與所述第四支架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橫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五橫桿水平放置,所述第五橫桿的左端與所述第二支撐桿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橫桿的右端與第四支架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氣缸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三支架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推動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二推動桿的下端與所述第二氣缸連接,所述第三推動桿的下端與所述第二推動桿的上端軸轉連接,所述第三推動桿的上端與所述支撐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支撐板呈彎曲狀,所述支撐板的側面與所述第一框體的內表面滑動連接,所述刮板的下端頂靠在所述支撐板的上表面上。
[0010]所述第六橫桿呈長方體,所述第六橫桿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支架的下端與所述第六橫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支撐桿呈長方體,所述第四支撐桿豎直放置,所述第四支撐桿的下端與所述第六橫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彈性桿呈豎直狀,所述彈性桿的下端與所述第四支撐桿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彈性桿的上端與所述支撐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連接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三連接桿水平放置,所述第三連接桿的右端與所述第四支撐桿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連接桿的左端與所述第三支架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斜板呈傾斜狀,所述斜板的上端與所述第四支撐桿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支架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的一端與所述斜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六橫桿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支撐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五支撐桿豎直放置,所述第五支撐桿的上端與所述第六橫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支撐桿的下端與所述第四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六支架呈L型,所述第六支架的一端與所述第六橫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六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狀,所述第四支架的下端與所述第六支架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桿的上端與所述第六支架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0011]所述第七支架呈L型,所述第七支架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框體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七支架的另一端呈豎直狀且與所述第二斜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斜桿呈傾斜狀,所述第二豎桿呈豎直狀,所述第二豎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斜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豎桿的下端與所述斜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豎桿的下端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三斜桿呈傾斜狀,所述第三斜桿的左端與所述第二斜桿的右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三豎桿呈豎直狀,所述第三豎桿的下端與所述第六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三豎桿的上端與所述斜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0012]所述消毒框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消毒框豎直放置,所述第六支架的右端與所述消毒框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斜桿的下端與所述消毒框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消毒框位于所述回收箱的上方,所述第四斜桿呈傾斜狀,所述第四斜桿的上端與所述消毒框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凸塊設有若干個,所述凸塊與所述第四斜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分料塊呈橫截面為三角形的柱體,所述分料塊水平放置。
[0013]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fā)明具有如下優(yōu)點:
[0014]本發(fā)明眼科醫(yī)療器械消毒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首先對眼科醫(yī)療器械進行高溫消毒,殺死其中大部分的細菌病毒,然后在對其進行紫外線消毒,從而可以殺死剩余的細菌,因此消毒效果較好,殺菌效果顯著,并且進過多重殺菌處理,保證了眼科醫(yī)療器械的無菌性及其使用安全,并且消毒后放置在回收箱內,拿取方便。
【附圖說明】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眼科醫(yī)療器械消毒裝置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0016]圖1為本發(fā)明眼科醫(yī)療器械消毒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眼科醫(yī)療器械消毒裝置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I上方的框體裝置2、位于所述框體裝置2上方的蓋板裝置3、收容于所述框體裝置2內的刮板裝置4、位于所述蓋板裝置3下方的氣缸裝置5、位于所述氣缸裝置5右側的推動裝置6、位于所述推動裝置6右側的斜板裝置7、位于所述斜板裝置7右側的支架裝置8及位于所述支架裝置8下方的消毒裝置9。
[0018]如圖1所示,所述底板I呈長方體,所述底板I水平放置,所述底板I上設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一支撐桿11、位于所述第一支撐桿11左側的第二支撐桿12、位于所述第二支撐桿12右側的第一橫桿13、位于所述第一橫桿13上方的第三支撐桿14、位于所述第一支撐桿11右側的回收箱15、位于所述回收箱15右側的第一固定塊16及位于所述回收箱15左側的第二橫桿17。所述第一支撐桿11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支撐桿11豎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撐桿11的下端與所述底板I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撐桿12呈長方體,所述第二支撐桿12豎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撐桿12的下端與所述底板I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桿13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橫桿13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橫桿13的右端與所述第一支撐桿1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桿13的左端與所述第二支撐桿12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撐桿14呈長方體,所述第三支撐桿14豎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撐桿14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橫桿13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回收箱15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回收箱15的橫截面呈凹字形,所述回收箱15放置在底板I上。所述第一固定塊16呈長方體,所述第一固定塊16的下表面與所述底板I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塊16頂靠在所述回收箱15的右表面上。所述第二橫桿17呈長方體,所述第二橫桿17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橫桿17的左端與所述第一支撐桿11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橫桿17的右端頂靠在所述回收箱15的左表面上。
[0019]如圖1所示,所述框體裝置2包括第一框體21、位于所述第一框體21下方的出料斗22、位于所述第一框體21右側的第一彎曲桿23、位于所述第一彎曲桿23上方的第一支架24、設置于所述第一框體21內表面上的散熱框26、收容于所述散熱框26內的加熱棒25。所述第一框體21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第一框體21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出料斗22的上表面與所述第一框體2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使得所述第一框體21的內部與所述出料斗22的內部相通。所述第一彎曲桿23呈彎曲狀,所述第一彎曲桿23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框體21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24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24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框體21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24的另一端呈豎直狀且其上表面與所述第一框體21的上表面處于同一平面內。所述散熱框26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第一框體21內的左右兩側,所述散熱框26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散熱框26的側面與所述第一框體2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散熱框26采用導熱材料制成。所述加熱棒25設有兩個且收容于所述散熱框26內,所述加熱棒25與電源電性連接。
[0020]如圖1所示,所述蓋板裝置3包括第三橫桿31、位于所述第三橫桿31上方的第一豎桿32、位于所述第一豎桿32右側的第一斜桿33、位于所述第一豎桿32右側的第一連接桿35、位于所述第一連接桿35右側的蓋板34、位于所述蓋板34上方的握持環(huán)36、位于所述第一豎桿32左側的第二支架37。所述第三橫桿31呈長方體,所述第三橫桿31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橫桿31的右端與所述第一框體21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豎桿32呈長方體,所述第一豎桿32豎直放置,所述第一豎桿32的下端與所述第三橫桿3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斜桿33呈傾斜狀,所述第一斜桿33的下端與所述第一豎桿32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斜桿33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框體21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桿35呈長方體,所述第一連接桿35的左端與所述第一豎桿32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桿35的右端與所述蓋板34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桿35采用彈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連接桿35可以發(fā)生彈性變形。所述蓋板34呈長方體,所述蓋板34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一框體21的上表面接觸,從而可以蓋住所述第一框體21。所述握持環(huán)36呈半圓環(huán)狀,所述握持環(huán)36的兩端與所述蓋板34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方便使用者握住。所述第二支架37呈凹字形,所述第二支架37的一端與所述第一豎桿32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37的另一端呈水平狀。
[0021 ]如圖1所示,所述刮板裝置4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第一框體21內的左右兩側,所述刮板裝置4包括三角塊41、位于所述三角塊41下方的第四橫桿42及位于所述第四橫桿42下方的刮板43。所述三角塊41呈橫截面為三角形的柱體,所述三角塊41的側面與所述第一框體2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三角塊41的上表面呈傾斜狀。所述第四橫桿42呈長方體,所述第四橫桿42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橫桿42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框體2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橫桿42的上表面與所述三角塊4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刮板43呈彎曲狀,所述刮板43的上端與所述第四橫桿42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刮板43采用彈性材料制成。
[0022]如圖1所示,所述氣缸裝置5包括第一氣缸51、位于所述第一氣缸51上方的第一推動桿52、位于所述第一推動桿52右側的第二連接桿53、位于所述第一氣缸51右側的第一彈簧54。所述第二支撐桿12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氣缸5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推動桿52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推動桿52豎直放置,所述第一推動桿52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氣缸51連接,帶動所述第一推動桿52上下移動,所述第一推動桿52的上端與所述第三橫桿3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37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推動桿52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接桿53呈水平狀,所述第二連接桿53的左端與所述第一推動桿52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接桿53的右端與所述出料斗22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簧54呈豎直狀,所述第一彈簧54的上端與所述出料斗22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0023]如圖1所示,所述推動裝置6包括第三支架61、位于所述第三支架61下方的第四支架63、位于所述第四支架63左側的第五橫桿62、位于所述第三支架61上方的第二氣缸64、位于所述第二氣缸64上方的第二推動桿65、位于所述第二推動桿65上方的第三推動桿、位于所述第三推動桿上方的支撐板66。所述第三支架61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61的左端與所述第一氣缸51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架61的另一端呈豎直狀。所述第四支架63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63的上端與所述第三支架6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支架63的另一端呈水平狀,所述第三支撐桿14的上端與所述第四支架63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橫桿62呈長方體,所述第五橫桿62水平放置,所述第五橫桿62的左端與所述第二支撐桿12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橫桿62的右端與第四支架63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氣缸64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三支架6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推動桿65呈長方體,所述第二推動桿65的下端與所述第二氣缸64連接,使得所述第二氣缸64帶動所述第二推動桿65上下移動。所述第三推動桿的下端與所述第二推動桿65的上端軸轉連接,所述第三推動桿的上端與所述支撐板66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支撐板66呈彎曲狀,所述支撐板66的側面與所述第一框體21的內表面滑動連接,所述刮板43的下端頂靠在所述支撐板66的上表面上。
[0024]如圖1所示,所述斜板裝置7包括第六橫桿71、位于所述第六橫桿71上方的第四支撐桿72、位于所述第四支撐桿72上方的彈性桿73、位于所述第四支撐桿72左側的第三連接桿74、位于所述第四支撐桿72右側的斜板75、位于所述斜板75下方的第五支架76、位于所述第六橫桿71下方的第五支撐桿77、位于所述第五支撐桿77右側的第六支架78。所述第六橫桿71呈長方體,所述第六橫桿71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支架61的下端與所述第六橫桿7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支撐桿72呈長方體,所述第四支撐桿72豎直放置,所述第四支撐桿72的下端與所述第六橫桿7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彈性桿73呈豎直狀,所述彈性桿73的下端與所述第四支撐桿72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彈性桿73的上端與所述支撐板66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彈性桿73采用彈性材料制成,所述彈性桿73可以發(fā)生彈性變形。所述第三連接桿74呈長方體,所述第三連接桿74水平放置,所述第三連接桿74的右端與所述第四支撐桿72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連接桿74的左端與所述第三支架61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斜板75呈傾斜狀,所述斜板75的上端與所述第四支撐桿72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支架76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76的一端與所述斜板75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支架76的另一端與所述第六橫桿71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支撐桿77呈長方體,所述第五支撐桿77豎直放置,所述第五支撐桿77的上端與所述第六橫桿7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支撐桿77的下端與所述第四支架63固定連接。所述第六支架78呈L型,所述第六支架78的一端與所述第六橫桿7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六支架78的另一端呈水平狀,所述第四支架63的下端與所述第六支架78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桿11的上端與所述第六支架78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0025]如圖1所示,所述支架裝置8包括第七支架81、位于所述第七支架81下方的第二斜桿82、位于所述第二斜桿82下方的第二豎桿83、位于所述第二斜桿82右側的第三斜桿84、位于所述斜板75下方的第三豎桿85。所述第七支架81呈L型,所述第七支架81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框體21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七支架81的另一端呈豎直狀且與所述第二斜桿82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斜桿82呈傾斜狀。所述第二豎桿83呈豎直狀,所述第二豎桿83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斜桿82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豎桿83的下端與所述斜板75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豎桿83的下端設有第一凹槽831。所述第三斜桿84呈傾斜狀,所述第三斜桿84的左端與所述第二斜桿82的右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三豎桿85呈豎直狀,所述第三豎桿85的下端與所述第六支架78固定連接,所述第三豎桿85的上端與所述斜板75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0026]如圖1所示,所述消毒裝置9包括消毒框91、收容于所述消毒框91內的紫外線燈92、位于所述紫外線燈92上方的第四斜桿93、設置于所述第四斜桿93上的凸塊94及位于所述第四斜桿93下方的分料塊95。所述消毒框91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消毒框91豎直放置,所述消毒框91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第六支架78的右端與所述消毒框91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斜桿84的下端與所述消毒框9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消毒框91位于所述回收箱15的上方。所述紫外線燈92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消毒框91內的左右兩側,所述紫外線燈92與電源電性連接。所述第四斜桿93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消毒框91內的左右兩側,所述第四斜桿93呈傾斜狀,所述第四斜桿93的上端與所述消毒框9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凸塊94設有若干個,所述凸塊94與所述第四斜桿93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分料塊95呈橫截面為三角形的柱體,所述分料塊95水平放置,所述分料塊95的前后表面與所述消毒框9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
[0027]如圖1所示,所述本發(fā)明眼科醫(yī)療器械消毒裝置使用時,首先握住握持環(huán)36,然后向上移動,使得蓋板34的右端向上移動,所述第一連接桿35發(fā)生彈性變形,使得所述蓋板34向上移動,然后將需要消毒的醫(yī)療器械放入到第一框體21內,然后將蓋板34蓋在第一框體21上,此時第一彎曲桿23可以卡扣在蓋板34的右端,可以對所述蓋板34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然后啟動加熱棒25,使得加熱棒25開始產生熱量,進而使得第一框體21內的溫度上升,當溫度達到一定值時,可以對眼科醫(yī)療器械進行消毒。同時啟動第一氣缸51,使得第一推動桿52不斷的上下移動,進而使得第三橫桿31不斷的上下移動,使得所述第一框體21不斷的上下移動,同時帶動所述第四橫桿42及刮板43不斷的上下移動,使得刮板43的下端在支撐板66的上表面上滑動,進而可以使得支撐板66上的眼科醫(yī)療器械不斷的被刮起,使得醫(yī)療器械不斷的移動,并且可以使得下方的醫(yī)療器械移動到上方,并且由于加熱棒25處于上方,使得位于上方的醫(yī)療器械能夠得到更好的消毒作業(yè)。待消毒一段時間后,第一氣缸51使得第一推動桿52向上移動,進而使得第三橫桿31向上移動,進而使得第一框體21向上移動,直至支撐板66位于所述第一框體21的下方,然后啟動第二氣缸64,使得第二推動桿65及第三推動桿向上移動,使得支撐板66順時針旋轉,所述彈性桿73發(fā)生彈性變形且彎曲,然后支撐板66上的醫(yī)療器械倒入到斜板75上,然后穿過第一凹槽831進入到消毒框91內,且落在第四斜桿93上,由于凸塊94的阻擋作用,可以使得與凸塊94接觸的醫(yī)療器械較慢的向下移動,同時位于上方的醫(yī)療器械可以較快的向下移動,從而可以使得上方的醫(yī)療器械盡快的移動到第四斜桿93的下方,此時啟動紫外線燈92,使得移動到第四斜桿93下方的醫(yī)療器械與紫外線接觸,對醫(yī)療器械進行消毒。然后與凸塊94接觸的醫(yī)療器械后移動到第四斜桿93的下方,然后與紫外線接觸,對醫(yī)療器械進行消毒。然后經(jīng)過分料塊95的分料作用后移動到兩側,從而可以防止醫(yī)療器械盡快的移動到消毒框91的下方,使得醫(yī)療器械與紫外線接觸的時間較長,進而使得消毒效果更好。然后掉落在回收箱15內。至此,本發(fā)明眼科醫(yī)療器械消毒裝置使用過程描述完畢。
[0028]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主權項】
1.一種眼科醫(yī)療器械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眼科醫(yī)療器械消毒裝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框體裝置、位于所述框體裝置上方的蓋板裝置、收容于所述框體裝置內的刮板裝置、位于所述蓋板裝置下方的氣缸裝置、位于所述氣缸裝置右側的推動裝置、位于所述推動裝置右側的斜板裝置、位于所述斜板裝置右側的支架裝置及位于所述支架裝置下方的消毒裝置,所述底板上設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一支撐桿、位于所述第一支撐桿左側的第二支撐桿、位于所述第二支撐桿右側的第一橫桿、位于所述第一橫桿上方的第三支撐桿、位于所述第一支撐桿右側的回收箱、位于所述回收箱右側的第一固定塊及位于所述回收箱左側的第二橫桿,所述框體裝置包括第一框體、位于所述第一框體下方的出料斗、位于所述第一框體右側的第一彎曲桿、位于所述第一彎曲桿上方的第一支架、設置于所述第一框體內表面上的散熱框、收容于所述散熱框內的加熱棒,所述蓋板裝置包括第三橫桿、位于所述第三橫桿上方的第一豎桿、位于所述第一豎桿右側的第一斜桿、位于所述第一豎桿右側的第一連接桿、位于所述第一連接桿右側的蓋板、位于所述蓋板上方的握持環(huán)、位于所述第一豎桿左側的第二支架,所述刮板裝置包括三角塊、位于所述三角塊下方的第四橫桿及位于所述第四橫桿下方的刮板,所述氣缸裝置包括第一氣缸、位于所述第一氣缸上方的第一推動桿、位于所述第一推動桿右側的第二連接桿、位于所述第一氣缸右側的第一彈簧,所述推動裝置包括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第三支架下方的第四支架、位于所述第四支架左側的第五橫桿、位于所述第三支架上方的第二氣缸、位于所述第二氣缸上方的第二推動桿、位于所述第二推動桿上方的第三推動桿、位于所述第三推動桿上方的支撐板,所述斜板裝置包括第六橫桿、位于所述第六橫桿上方的第四支撐桿、位于所述第四支撐桿上方的彈性桿、位于所述第四支撐桿左側的第三連接桿、位于所述第四支撐桿右側的斜板、位于所述斜板下方的第五支架、位于所述第六橫桿下方的第五支撐桿、位于所述第五支撐桿右側的第六支架,所述支架裝置包括第七支架、位于所述第七支架下方的第二斜桿、位于所述第二斜桿下方的第二豎桿、位于所述第二斜桿右側的第三斜桿、位于所述斜板下方的第三豎桿,所述消毒裝置包括消毒框、收容于所述消毒框內的紫外線燈、位于所述紫外線燈上方的第四斜桿、設置于所述第四斜桿上的凸塊及位于所述第四斜桿下方的分料塊。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眼科醫(yī)療器械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支撐桿豎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撐桿的下端與所述底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撐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二支撐桿豎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撐桿的下端與所述底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橫桿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橫桿的右端與所述第一支撐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桿的左端與所述第二支撐桿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撐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三支撐桿豎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撐桿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橫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回收箱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第一固定塊呈長方體,所述第一固定塊的下表面與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固定塊頂靠在所述回收箱的右表面上,所述第二橫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二橫桿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橫桿的左端與所述第一支撐桿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橫桿的右端頂靠在所述回收箱的左表面上。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眼科醫(yī)療器械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體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出料斗的上表面與所述第一框體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彎曲桿呈彎曲狀,所述第一彎曲桿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框體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框體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呈豎直狀且其上表面與所述第一框體的上表面處于同一平面內,所述散熱框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散熱框的側面與所述第一框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眼科醫(yī)療器械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橫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三橫桿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橫桿的右端與所述第一框體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豎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一豎桿豎直放置,所述第一豎桿的下端與所述第三橫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斜桿呈傾斜狀,所述第一斜桿的下端與所述第一豎桿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斜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框體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一連接桿的左端與所述第一豎桿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桿的右端與所述蓋板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蓋板呈長方體,所述蓋板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一框體的上表面接觸,所述握持環(huán)呈半圓環(huán)狀,所述握持環(huán)的兩端與所述蓋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與所述第一豎桿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狀。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眼科醫(yī)療器械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塊呈橫截面為三角形的柱體,所述三角塊的側面與所述第一框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三角塊的上表面呈傾斜狀,所述第四橫桿呈長方體,所述第四橫桿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橫桿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框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橫桿的上表面與所述三角塊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刮板呈彎曲狀,所述刮板的上端與所述第四橫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眼科醫(yī)療器械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撐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氣缸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推動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推動桿豎直放置,所述第一推動桿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氣缸連接,所述第一推動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三橫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推動桿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接桿呈水平狀,所述第二連接桿的左端與所述第一推動桿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接桿的右端與所述出料斗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簧呈豎直狀,所述第一彈簧的上端與所述出料斗的下表面固定連接。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眼科醫(yī)療器械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左端與所述第一氣缸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呈豎直狀,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上端與所述第三支架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狀,所述第三支撐桿的上端與所述第四支架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橫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五橫桿水平放置,所述第五橫桿的左端與所述第二支撐桿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橫桿的右端與第四支架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氣缸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三支架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推動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二推動桿的下端與所述第二氣缸連接,所述第三推動桿的下端與所述第二推動桿的上端軸轉連接,所述第三推動桿的上端與所述支撐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支撐板呈彎曲狀,所述支撐板的側面與所述第一框體的內表面滑動連接,所述刮板的下端頂靠在所述支撐板的上表面上。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眼科醫(yī)療器械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橫桿呈長方體,所述第六橫桿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支架的下端與所述第六橫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支撐桿呈長方體,所述第四支撐桿豎直放置,所述第四支撐桿的下端與所述第六橫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彈性桿呈豎直狀,所述彈性桿的下端與所述第四支撐桿的上端固定連接,所述彈性桿的上端與所述支撐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連接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三連接桿水平放置,所述第三連接桿的右端與所述第四支撐桿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連接桿的左端與所述第三支架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斜板呈傾斜狀,所述斜板的上端與所述第四支撐桿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支架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的一端與所述斜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六橫桿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支撐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五支撐桿豎直放置,所述第五支撐桿的上端與所述第六橫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支撐桿的下端與所述第四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六支架呈L型,所述第六支架的一端與所述第六橫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六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狀,所述第四支架的下端與所述第六支架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桿的上端與所述第六支架的下表面固定連接。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眼科醫(yī)療器械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支架呈L型,所述第七支架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框體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七支架的另一端呈豎直狀且與所述第二斜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斜桿呈傾斜狀,所述第二豎桿呈豎直狀,所述第二豎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斜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豎桿的下端與所述斜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豎桿的下端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三斜桿呈傾斜狀,所述第三斜桿的左端與所述第二斜桿的右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三豎桿呈豎直狀,所述第三豎桿的下端與所述第六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三豎桿的上端與所述斜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眼科醫(yī)療器械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框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消毒框豎直放置,所述第六支架的右端與所述消毒框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斜桿的下端與所述消毒框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消毒框位于所述回收箱的上方,所述第四斜桿呈傾斜狀,所述第四斜桿的上端與所述消毒框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凸塊設有若干個,所述凸塊與所述第四斜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分料塊呈橫截面為三角形的柱體,所述分料塊水平放置。
【文檔編號】A61L2/10GK105833310SQ201610409575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2日
【發(fā)明人】周末
【申請人】周末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易门县| 顺平县| 西林县| 通山县| 集安市| 大悟县| 长岛县| 华安县| 东海县| 谢通门县| 平山县| 郸城县| 罗源县| 虞城县| 横山县| 调兵山市| 金乡县| 清新县| 北碚区| 彭州市| 恩平市| 新乡县| 望江县| 桂阳县| 舞阳县| 永清县| 佛教| 勐海县| 泸州市| 曲阜市| 读书| 黔江区| 中阳县| 阿瓦提县| 黄石市| 阿鲁科尔沁旗| 正阳县| 潼关县| 会同县| 乌兰浩特市| 宣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