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無框隔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無框隔窗,尤其是涉及一種帶有隱形紗窗的無框蚊隔窗。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有技術中已經(jīng)知道推拉式玻璃窗,其中在窗框上滑內設有軌道,開啟時移動窗扇沿軌跡水平推拉運行,窗框內可安裝隱形紗窗機,窗扇為中空玻璃,窗框與窗扇均為圓弧角,如中國實用新型專利ZL 02208394.4中所述。
另外,在本申請人的另一中國發(fā)明專利申請200510002236.X中,公開了一種紗窗自動脫扣裝置。該紗窗自動脫扣裝置是一種推拉式門窗與隱形紗窗活動連接的脫扣裝置。所述裝置包括窗邊條和窗扇框,并且在窗扇框上設有與邊條脫扣的鎖定裝置。
所述發(fā)明專利申請200510002236.X的全部內容均結合入本申請中,并且作為本申請的一部分。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無框隔窗,其由窗框和無框玻璃扇組成。
具體地說,根據(jù)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無框隔窗,包括窗框和窗扇,其中窗框由左框、右框、上框和下框組成,所述窗扇至少包括第一和第二兩個窗扇,所述上框和下框分別具有至少兩條相互平行的軌道,其中所述上框的第一軌道和所述下框的第一軌道相互對齊,所述上框的第二軌道和所述下框的第二軌道相互對齊,從而使所述第一窗扇和所述第二窗扇分別在所述上框和下框的第一軌道和第二軌道中滑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窗扇為無框玻璃扇。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所述左框和右框中的至少一個可以內置隱形紗窗,所述至少一個內置隱形紗窗采用脫扣裝置與所述第一和第二窗扇中的一個或者兩個的一條垂直邊緣自由連接。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所述至少第一和第二軌道為毛條槽。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所述左框和右框分別具有與所述至少第一和第二軌道相對應的多個毛條槽。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所述窗框的下框采用階梯結構,使所述導軌的高度不一致。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所述第一和第二窗扇分別為內無框玻璃扇和外無框玻璃扇,并且其中所述內無框玻璃扇由中空玻璃、包圍該中空玻璃的左封邊、下封邊、中封邊和設置于該下封邊上的滑輪組成,所述外無框玻璃扇由中空玻璃、包圍該中空玻璃的右封邊、下封邊、中封邊和設置于該下封邊上的滑輪組成。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每個窗扇有兩個滑輪,滑輪由自攻螺釘固定在下封邊上,分別位于下封邊的兩側;左封邊包圍在中空玻璃的左側,中封邊包圍在中空玻璃的右側,下封邊包圍在中空玻璃的下端,從而組成一個內無框玻璃扇;并且,外無框玻璃扇是這樣組成的膠條固定在右封邊上,滑輪的組裝方法與內無框玻璃扇相同,右封邊包圍在中空玻璃的右側,中封邊包圍在中空玻璃的左側,下封邊包圍在中空玻璃的下端,從而組成一個外無框玻璃扇。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所述第一和第二窗扇可以通過無框窗鎖彼此鎖定,所述窗鎖由鎖座和鎖鉤組成,鎖座固定在內玻璃扇的中封邊上,用自攻螺釘直接固定在該型材上,鎖鉤固定在外玻璃扇的中封邊上,也用自攻螺釘固定,開鎖的過程也是一個開啟玻璃扇的過程。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隱形紗窗主體放置在左框內,用紗窗扣板把紗窗固定在左框內。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所述脫扣裝置由紗窗卡槽、鎖緊卡、脫扣鎖套、脫扣連桿以及脫扣撥輪組成,其中,紗窗卡槽與隱形紗窗的紗網(wǎng)連接在一起,脫扣鎖套和脫扣連桿固定在左封邊上,而鎖緊卡固定在脫扣鎖套和脫扣連桿上,脫扣撥輪固定在內玻璃扇的固定孔上;紗窗卡槽和脫扣鎖套通過鎖緊卡連接,鎖緊卡往下移動時,鉤住紗窗卡槽,這樣紗窗卡槽就與脫扣鎖套連接在一起,鎖緊卡的移動通過脫扣撥輪控制。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所述窗框的外觀采用圓弧結構。
與傳統(tǒng)的有框窗相比,本發(fā)明的無框隔窗具有以下特點無窗扇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采光面積;外觀比推拉窗更美觀,框的曲線造型好,整體上看像一個玻璃幕墻,給人以空間層次感,具有很好的視覺效果;適合于封閉陽臺;具有與推拉窗同樣的使用功能。
結合附圖,通過對本發(fā)明實例的描述,本發(fā)明的特征和優(yōu)點將變得容易理解。其中,圖1為本發(fā)明無框隔窗的主視圖;圖2為本發(fā)明無框隔窗的后視圖;圖3為本發(fā)明無框隔窗的仰視圖;圖4為本發(fā)明無框隔窗的俯視圖;圖5為本發(fā)明無框隔窗的左視圖;圖6為本發(fā)明無框隔窗的右視圖;圖7為本發(fā)明無框隔窗的立體圖;圖8為本發(fā)明無框隔窗的分解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特別是圖8,將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描述。
根據(jù)本發(fā)明,無框隔窗由窗框和窗扇組成。
窗框由四部分組成,分別是左框1、右框10、上框8和下框20。窗框的外觀可采用圓弧結構,當然也可以采用橢圓、倒圓角等其它圓形截面的形式。窗框可由鋁合金等材料制成型材。窗扇至少包括第一和第二兩個窗扇11、11。
上框8和下框20分別具有至少兩條相互平行的軌道,并且上框8的第一軌道和下框20的第一軌道相互對齊,上框8的第二軌道和下框20的第二軌道相互對齊,從而使第一窗扇和第二窗扇分別在上框8和下框20的第一軌道和第二軌道中滑動。
上框8和下框20中的軌道可以是凹槽、插槽或類似的形式,用于密封或保溫的例如毛條等材料可嵌入這些槽中并與窗扇相配合。在四個框型材上可分別設有多條毛條槽,從而與無框玻璃扇形成多層密封。
下框20可采用階梯結構,即第一和第二窗扇的導軌高度不一致。這里根據(jù)本發(fā)明,也就是內外窗扇的導軌高度存在差異。例如在一些使用場合,內窗扇的導軌可高于外窗扇的導軌,以便于雨水不會倒流入室內,或是有利于內窗扇上所冷凝的水汽(若有的話)排出。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所述第一和第二窗扇11分別為內無框玻璃扇11和外無框玻璃扇11,并且其中,每個窗扇可設有兩個滑輪16,滑輪16的尺寸可根據(jù)下框20軌道的寬窄而自由調整,并與軌道相配合,以便滑輪16在軌道中可以平穩(wěn)、順暢地移動。
滑輪16可通過自攻螺釘而被固定在下封邊15的下表面上,并相隔一定距離。左封邊7包圍在中空玻璃11的左側,中封邊9包圍在中空玻璃11的右側,下封邊15包圍在中空玻璃11的下端,從而組成一個內無框玻璃扇。
此外,外無框玻璃扇是這樣組成的膠條13固定在右封邊14上,避免窗扇開啟時直接與右框10硬碰撞;滑輪16的組裝方法與內無框玻璃扇相同;右封邊14包圍在中空玻璃11的右側,中封邊9包圍在中空玻璃11的左側,下封邊15包圍在中空玻璃11的下端,從而組成一個外無框玻璃扇。
根據(jù)本發(fā)明,所述第一和第二窗扇11可以通過無框窗鎖彼此鎖定。無框窗鎖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鎖座19和鎖鉤18。其中,鎖座19固定在內玻璃扇的中封邊9上,用自攻螺釘直接固定在該型材上;鎖鉤18固定在外玻璃扇的中封邊9上,也用自攻螺釘固定。鎖鉤18與鎖座19在玻璃窗扇關閉時相互接合,開鎖的過程也是一個開啟玻璃窗扇的過程。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無框隔窗帶有隱形紗窗,左框1和右框20中的至少一個可以內置隱形紗窗,所述至少一個內置隱形紗窗采用脫扣裝置與所述第一和第二窗扇中的一個或者兩者的一條垂直邊緣自由連接。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隱形紗窗主體可放置在左框1內,用紗窗扣板2把紗窗固定在左框1內。當更換或清洗隱形紗窗時,只需簡單地拆下紗窗扣板2,這非常方便。隱形紗窗采用脫扣裝置與內玻璃扇自由連接,隨著無框玻璃扇的移動把隱形紗窗拉出。所述脫扣裝置例如可以是本發(fā)明人的另一發(fā)明專利申請200510002236.X中所述的。
根據(jù)一種優(yōu)選形式,脫扣裝置由紗窗卡槽3、鎖緊卡4、脫扣鎖套5、脫扣連桿6以及脫扣撥輪19組成。其中,紗窗卡槽3與隱形紗窗的紗網(wǎng)連接在一起,脫扣鎖套5和脫扣連桿6固定在左封邊7上,而鎖緊卡4固定在脫扣鎖套5和脫扣連桿6上,脫扣撥輪19固定在內玻璃扇的固定孔上。紗窗卡槽3和脫扣鎖套5通過鎖緊卡4連接,鎖緊卡4往下移動時,鉤住紗窗卡槽3,這樣紗窗卡槽3就與脫扣鎖套5連接在一起。鎖緊卡4的移動通過脫扣撥輪19來控制。這樣,當玻璃扇平移時,是否想要拉出紗窗就可以操作性地來選擇。
紗窗卡槽3可以與紗窗一體設置,也可以分體設置。
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前面所述的代表性實施例。相反,在完全不同類型的實施過程中,許多采用了本發(fā)明特征的變例也是可行的。實踐中,關于形狀、尺寸、元件配置和所用材料的性質這些構造細節(jié)可以等效地改變,而不偏離本發(fā)明構思的范圍,由此仍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無框隔窗,包括窗框和窗扇,其中窗框由左框(1)、右框(10)、上框(8)和下框(20)組成,所述窗扇至少包括第一和第二兩個窗扇(11,11),所述上框(8)和下框(20)分別具有至少兩條相互平行的軌道,其中所述上框(8)的第一軌道和所述下框(20)的第一軌道相互對齊,所述上框(8)的第二軌道和所述下框(20)的第二軌道相互對齊,從而使所述第一窗扇和所述第二窗扇分別在所述上框(8)和下框(20)的第一軌道和第二軌道中滑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窗扇為無框玻璃扇。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框隔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框(1)和右框(10)中的至少一個可以內置隱形紗窗,所述至少一個內置隱形紗窗采用脫扣裝置與所述第一和第二窗扇中的一個或者兩個的一條垂直邊緣自由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無框隔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第一和第二軌道為毛條槽。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無框隔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框(1)和右框(10)分別具有與所述至少第一和第二軌道相對應的多條毛條槽。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無框隔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的下框(20)采用階梯結構,使所述導軌的高度不一致。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無框隔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窗扇分別為內無框玻璃扇和外無框玻璃扇,并且其中所述內無框玻璃扇由中空玻璃(11)、包圍該中空玻璃的左封邊(7)、下封邊(15)、中封邊(9)和設置于該下封邊上的滑輪(16)組成,所述外無框玻璃扇由中空玻璃(11)、包圍該中空玻璃的右封邊(14)、下封邊(15)、中封邊(9)和設置于該下封邊上的滑輪(16)組成。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無框隔窗,其特征在于,每個窗扇有兩個滑輪(16),滑輪(16)由自攻螺釘固定在下封邊(15)上,分別位于下封邊(15)的兩側;左封邊(7)包圍在中空玻璃(11)的左側,中封邊(9)包圍在中空玻璃(11)的右側,下封邊(15)包圍在中空玻璃(11)的下端,從而組成一個內無框玻璃扇;并且,外無框玻璃扇是這樣組成的膠條(13)固定在右封邊(14)上,滑輪(16)的組裝方法與內無框玻璃扇相同,右封邊(14)包圍在中空玻璃(11)的右側,中封邊(9)包圍在中空玻璃(11)的左側,下封邊(15)包圍在中空玻璃(11)的下端,從而組成一個外無框玻璃扇。
8.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無框隔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窗扇可以通過無框窗鎖彼此鎖定,所述窗鎖由鎖座(19)和鎖鉤(18)組成,鎖座(19)固定在內玻璃扇的中封邊(9)上,用自攻螺釘直接固定在該型材上,鎖鉤(18)固定在外玻璃扇的中封邊(9)上,也用自攻螺釘固定,開鎖的過程也是一個開啟玻璃扇的過程。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無框隔窗,其特征在于,隱形紗窗主體放置在左框(1)內,用紗窗扣板(2)把紗窗固定在左框(1)內。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無框隔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脫扣裝置由紗窗卡槽(3)、鎖緊卡(4)、脫扣鎖套(5)、脫扣連桿(6)以及脫扣撥輪(19)組成,其中,紗窗卡槽(3)與隱形紗窗的紗網(wǎng)連接在一起,脫扣鎖套(5)和脫扣連桿(6)固定在左封邊(7)上,而鎖緊卡(4)固定在脫扣鎖套(5)和脫扣連桿(6)上,脫扣撥輪(19)固定在內玻璃扇的固定孔上;紗窗卡槽(3)和脫扣鎖套(5)通過鎖緊卡(4)連接,鎖緊卡(4)往下移動時,鉤住紗窗卡槽(3),這樣紗窗卡槽(3)就與脫扣鎖套(5)連接在一起,鎖緊卡(4)的移動通過脫扣撥輪(19)控制。
11.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無框隔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的外觀采用圓弧結構。
12.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無框隔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是型材。
13.如上述權利要求任意一項所述的無框隔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無框隔窗是蚊蠅隔窗。
全文摘要
一種無框隔窗,包括窗框和窗扇,其中窗框由左框(1)、右框(10)、上框(8)和下框(20)組成,所述窗扇至少包括第一和第二兩個窗扇(11,11),所述上框(8)和下框(20)分別具有至少兩條相互平行的軌道,其中所述上框(8)的第一軌道和所述下框(20)的第一軌道相互對齊,所述上框(8)的第二軌道和所述下框(20)的第二軌道相互對齊,從而使所述第一窗扇和所述第二窗扇分別在所述上框(8)和下框(20)的第一軌道和第二軌道中滑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窗扇為無框玻璃扇。
文檔編號E06B3/02GK1952338SQ200510113550
公開日2007年4月25日 申請日期2005年10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10月17日
發(fā)明者余金璋 申請人:董祥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