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切削工裝,特別涉及一種臥式切削機邊刀切削工裝。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中切割機其在切削輪轂過程中往往對需要對其邊角進行多角度切削,目前的切削機由于大多為立式切割機,其刀組在機床運動往往受限,對于輪轂切割往往難以達到要求,并且由于切割刀具過于單一,現(xiàn)在企業(yè)生產(chǎn)所使用的切削刀具往往切削準確性不佳。綜合以上技術問題,研發(fā)一種切削靈活、準確性高的切削機也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以上弊端提供一種臥式切削機邊刀切削工裝。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臥式切削機邊刀切削工裝,其中,自上而下依次包括動力機構、切削機構以及調(diào)節(jié)機構,所述動力機構包括電機板、電機、電機軸、第一傳動帶輪,所述電機設置于所述電機板上,所述電機軸一端與電機相連,另一端與第一傳動帶輪連接;
所述切削機構包括刀盤鎖緊塊、邊刀盤、邊刀下刀盤、邊刀軸軸套、邊刀軸、邊刀軸軸承、邊刀法蘭、防松擋圈、第二傳送帶輪以及傳送帶;所述邊刀軸軸套呈長方體結(jié)構,固定于所述電機板底部位置,所述邊刀軸貫穿邊刀軸軸套,所述邊刀軸一端固定連接邊刀下刀盤,另一端套合第二傳送帶輪,所述防松擋圈固定在邊刀軸末端,位于第二傳送輪一側(cè),所述傳送帶套合在第一傳送帶輪與第二傳送帶輪上;所述邊刀軸軸承數(shù)量為兩個,所述兩個邊刀軸軸承分別卡合與所述邊刀軸軸套內(nèi)部兩端,所述邊刀軸軸承與邊刀軸軸套呈過盈配合,所述邊刀軸軸承套合在所述邊刀軸上,所述邊刀軸軸承與邊刀軸承間隙配合;所述邊刀法蘭數(shù)量為兩個固定在所述邊刀軸軸套外部兩端,所述邊刀法蘭套合在所述邊刀軸四周;所述邊刀軸與所述邊刀下刀盤連接處設置有連接槽,所述連接槽呈圓柱體凹槽結(jié)構,其頂部呈圓錐形結(jié)構;所述邊刀下刀盤位于所述邊刀盤一側(cè),所述邊刀鎖緊塊位于邊刀盤另一側(cè),所述邊刀鎖緊塊通過螺栓將邊刀盤固定在所述邊刀下刀盤一端;
所述調(diào)節(jié)機構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以及支撐板,所述第一底板頂部兩側(cè)平行設置有兩條第一滑動軌道,所述第一滑動軌道呈長方體突起結(jié)構,所述第二底板位于所述第一底板上方位置,所述第一底板與第二底板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底板底部兩端各設置有一條第一滑動塊,所述第一滑動塊底部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套合在所述第一滑動軌道上,實現(xiàn)第一底板與第二底板滑動連接;所述第一底板一端設置有第一絲桿軸套,所述第一絲桿軸套內(nèi)設置有第一絲桿,所述第一絲桿一端連接第二底板,另一端連接第一絲桿電機;
所述第二底板頂部兩側(cè)均設有一條第二滑動軌道,所述第二滑動軌道呈長方體突起結(jié)構,所述支撐板位于所述第二底板上方位置,所述支撐板與第二底板相互垂直設置;所述支撐板底部兩端各設置有一個第二滑動塊,所述第二滑動塊底部設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套合在所述第二滑動軌道上,實現(xiàn)第一底板與第二底板滑動連接;所述第二底板一端設置有第二絲桿軸套,所述第二絲桿軸套內(nèi)設置有第二絲桿,所述第二絲桿一端連接支撐板,另一端連接第二絲桿電機,所述支撐板連接邊刀軸軸套底部,所述邊刀軸軸套位于所述支撐板頂部中心位置。
上述一種臥式切削機邊刀切削工裝,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形狀、大小、位置均與所述第一滑動軌道相對應。
上述一種臥式切削機邊刀切削工裝,其中,所述第二凹槽形狀、大小、位置均與所述第二動軌道相對應。
上述一種臥式切削機邊刀切削工裝,其中,所述第一底板與支撐板呈平行設置。
上述一種臥式切削機邊刀切削工裝,其中,所述邊刀盤呈圓形設置,所述邊刀盤四周均勻設置有切割齒。
上述一種臥式切削機邊刀切削工裝,其中,所述邊刀下刀盤包括刀盤連接部、刀軸連接部以及刀軸密封部,所述刀盤連接部與邊刀盤連接,所述刀盤連接部一側(cè)中心位置設置有定位凸塊,以卡接邊刀盤中心位置;所述刀軸連接部,呈圓柱體結(jié)構,所述刀軸連接部卡接在所述邊刀軸連接槽內(nèi),所述刀軸連接部與連接槽過盈配合,所述刀軸密封部上設有環(huán)形凹槽,所述環(huán)形凹槽內(nèi)設有密封圈。
有益效果;
特殊設計切削機構,采用刀盤鎖緊塊結(jié)構,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中的固定連接,鎖緊塊通過螺栓進行多角度固定,可靠性高,安全牢靠。采用特殊的邊刀下刀盤設計,刀盤連接部特別設計定位凸塊,安裝時定位準確快速,有利于快速安裝;刀軸連接部與刀軸連接槽過盈配合,連接可靠;刀軸密封部上特別連接密封環(huán),保證連接處密封效果,避免灰塵顆粒進入。
采用特別傳動機構通過第一傳動帶輪、第二傳動帶輪配合傳動帶進行傳動,在第二傳動帶輪一側(cè)特殊這孩子防松擋圈,避免傳送帶在運動過程中滑落,保證使用安全,提升使用效率。
獨家設計多向調(diào)節(jié)裝置通過第一、第二滑動軌道與第一第二凹槽配合,實現(xiàn)前后左右多方向靈活調(diào)節(jié),配合絲桿使用,避免了原先人工推拉調(diào)節(jié)的不便,大大提升其使用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主視圖。
圖2為本發(fā)明左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邊刀下刀盤截面圖。
圖4為本發(fā)明切削機構剖視圖。
圖5為本發(fā)明邊刀軸剖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動力機構1、電機板11、電機12、電機軸13、第一傳動帶輪14;
切削機構2、刀盤鎖緊塊21、邊刀盤22、邊刀下刀盤23、刀盤連接部231、定位凸塊2311、刀軸連接部232、刀軸密封部233、環(huán)形凹槽234、密封圈235、邊刀軸軸套24、邊刀軸25、連接槽251、邊刀軸軸承26、邊刀法蘭27、防松擋圈28、第二傳送帶輪29、傳送帶210;螺栓4;
調(diào)節(jié)機構3、第一底板31、第一滑動軌道311、第一絲桿軸套312、第一絲桿313、第一絲桿電機314、第二底板32、第一凹槽321、第二滑動軌道322、第二絲桿軸套323、第二絲桿324、第二絲桿電機325、第一滑動塊326、支撐板33、第二滑動塊331、第二凹槽332。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
如圖所示,一種臥式切削機邊刀切削工裝,其中,自上而下依次包括動力機構、切削機構以及調(diào)節(jié)機構,所述動力機構包括電機板、電機、電機軸、第一傳動帶輪,所述電機設置于所述電機板上,所述電機軸一端與電機相連,另一端與第一傳動帶輪連接;
所述切削機構包括刀盤鎖緊塊、邊刀盤、邊刀下刀盤、邊刀軸軸套、邊刀軸、邊刀軸軸承、邊刀法蘭、防松擋圈、第二傳送帶輪以及傳送帶;所述邊刀軸軸套呈長方體結(jié)構,固定于所述電機板底部位置,所述邊刀軸貫穿邊刀軸軸套,所述邊刀軸一端固定連接邊刀下刀盤,另一端套合第二傳送帶輪,所述防松擋圈固定在邊刀軸末端,位于第二傳送輪一側(cè),所述傳送帶套合在第一傳送帶輪與第二傳送帶輪上;所述邊刀軸軸承數(shù)量為兩個,所述兩個邊刀軸軸承分別卡合與所述邊刀軸軸套內(nèi)部兩端,所述邊刀軸軸承與邊刀軸軸套呈過盈配合,所述邊刀軸軸承套合在所述邊刀軸上,所述邊刀軸軸承與邊刀軸承間隙配合;所述邊刀法蘭數(shù)量為兩個固定在所述邊刀軸軸套外部兩端,所述邊刀法蘭套合在所述邊刀軸四周;所述邊刀軸與所述邊刀下刀盤連接處設置有連接槽,所述連接槽呈圓柱體凹槽結(jié)構,其頂部呈圓錐形結(jié)構;所述邊刀下刀盤位于所述邊刀盤一側(cè),所述邊刀鎖緊塊位于邊刀盤另一側(cè),所述邊刀鎖緊塊通過螺栓將邊刀盤固定在所述邊刀下刀盤一端;
所述調(diào)節(jié)機構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以及支撐板,所述第一底板頂部兩側(cè)平行設置有兩條第一滑動軌道,所述第一滑動軌道呈長方體突起結(jié)構,所述第二底板位于所述第一底板上方位置,所述第一底板與第二底板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底板底部兩端各設置有一條第一滑動塊,所述第一滑動塊底部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套合在所述第一滑動軌道上,實現(xiàn)第一底板與第二底板滑動連接;所述第一底板一端設置有第一絲桿軸套,所述第一絲桿軸套內(nèi)設置有第一絲桿,所述第一絲桿一端連接第二底板,另一端連接第一絲桿電機;
所述第二底板頂部兩側(cè)均設有一條第二滑動軌道,所述第二滑動軌道呈長方體突起結(jié)構,所述支撐板位于所述第二底板上方位置,所述支撐板與第二底板相互垂直設置;所述支撐板底部兩端各設置有一個第二滑動塊,所述第二滑動塊底部設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套合在所述第二滑動軌道上,實現(xiàn)第一底板與第二底板滑動連接;所述第二底板一端設置有第二絲桿軸套,所述第二絲桿軸套內(nèi)設置有第二絲桿,所述第二絲桿一端連接支撐板,另一端連接第二絲桿電機,所述支撐板連接邊刀軸軸套底部,所述邊刀軸軸套位于所述支撐板頂部中心位置。所述第一凹槽形狀、大小、位置均與所述第一滑動軌道相對應。所述第二凹槽形狀、大小、位置均與所述第二動軌道相對應。所述第一底板與支撐板呈平行設置。所述邊刀盤呈圓形設置,所述邊刀盤四周均勻設置有切割齒。所述邊刀下刀盤包括刀盤連接部、刀軸連接部以及刀軸密封部,所述刀盤連接部與邊刀盤連接,所述刀盤連接部一側(cè)中心位置設置有定位凸塊,以卡接邊刀盤中心位置;所述刀軸連接部,呈圓柱體結(jié)構,所述刀軸連接部卡接在所述邊刀軸連接槽內(nèi),所述刀軸連接部與連接槽過盈配合,所述刀軸密封部上設有環(huán)形凹槽,所述環(huán)形凹槽內(nèi)設有密封圈。
有益效果;
特殊設計切削機構,采用刀盤鎖緊塊結(jié)構,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中的固定連接,鎖緊塊通過螺栓進行多角度固定,可靠性高,安全牢靠。采用特殊的邊刀下刀盤設計,刀盤連接部特別設計定位凸塊,安裝時定位準確快速,有利于快速安裝;刀軸連接部與刀軸連接槽過盈配合,連接可靠;刀軸密封部上特別連接密封環(huán),保證連接處密封效果,避免灰塵顆粒進入。
采用特別傳動機構通過第一傳動帶輪、第二傳動帶輪配合傳動帶進行傳動,在第二傳動帶輪一側(cè)特殊這孩子防松擋圈,避免傳送帶在運動過程中滑落,保證使用安全,提升使用效率。
獨家設計多向調(diào)節(jié)裝置通過第一、第二滑動軌道與第一第二凹槽配合,實現(xiàn)前后左右多方向靈活調(diào)節(jié),配合絲桿使用,避免了原先人工推拉調(diào)節(jié)的不便,大大提升其使用性能。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nèi),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nèi)。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