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采用爬模工藝的超高層建筑核心筒軸線豎向投測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采用爬模工藝的超高層建筑核心筒軸線豎向投測裝置,包括軸線豎向投測基準點裝置(1)、核心筒(2)和外框筒(3)基準點裝置以及核心筒軸線豎向投測與接收設備。此投測方法精度高,操作簡單方便,滿足施工進度要求,節(jié)約了工期,同時還為工程質量、安全、進度提供了有效支持,避免返工或其他處理措施造成的人、機、物料資源浪費,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
【專利說明】—種采用爬模工藝的超高層建筑核心筒軸線豎向投測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軸線測量技術,尤其是涉及一種采用爬模工藝的超高層建筑核心筒軸線豎向投測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我國現(xiàn)代化城市建設的加快和綠色施工的倡導,建筑行業(yè)的質量控制、安全控制、成本控制和進度控制要求越來越嚴格,而爬模工藝安全可靠,施工速度快,可反復循環(huán)使用,因此在這種情形下越來越多的超高層建筑采用爬模施工工藝來進行施工。爬模施工工藝與傳統(tǒng)的施工工藝很大區(qū)別,一般的軸線豎向投測方法已不能滿足施工要求,無法保證投測精度,必須對核心筒軸線豎向投測方法進行改進和優(yōu)化。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是傳統(tǒng)軸線豎向投測方法不能保證投測精度,尤其是要提供一種采用爬模工藝的超高層建筑核心筒軸線豎向投測裝置來進行改進和優(yōu)化以滿足現(xiàn)在的建筑施工要求。
_4]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方法來實現(xiàn)的:
[0005]一種采用爬模工藝的超高層建筑核心筒軸線豎向投測裝置,包括軸線豎向投測基準點裝置(I)、核心筒(2)和外框筒(3)基準點裝置以及核心筒軸線豎向投測與接收設備,包括布設有N1、N2、N3、N4四個基準點(4)的塔樓外框筒;內(nèi)側布設有N5?N12八個基準點
[4]的核心筒(2),所述核心筒(2)的每邊設有兩個基準點,所述兩個基準點至少保證該基準點上的兩條相交控制線的其中一條第一控制線O與該基準點相對的基準點能通視,另一條第二控制線O與所述核心筒(2)剪力墻內(nèi)側墻相距5cm或1cm處。所述投測基準點是基礎底板或首層樓板上布設內(nèi)控點,并在每層樓板相應位置預留200mmX200mm的洞口,在焊接的鋼板上鑿出“十字線”作為基準點。
[0006]所述軸線豎向投測基準點距離核心筒剪力墻內(nèi)側墻皮5?10cm。
[0007]所述軸線豎向投測在激光接收靶接收后是利用直角拐尺輔助將投測的點位引到核心筒剪力墻墻體上。
[0008]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技術效果:
[0009]社會效益:避免了采用爬模施工工藝的超高層建筑核心筒軸線豎向投測技術難點,同時,此投測方法精度高,操作簡單方便,滿足施工進度要求,節(jié)約了工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0010]經(jīng)濟效益:此投測方法有效的保證了建筑物的幾何截面尺寸和垂直度,使得后續(xù)幕墻工程、裝飾裝修工程、電梯工程施工測量能順利交圈,還可對爬模架體進行垂直度實時監(jiān)測,為工程質量、安全、進度提供了有效支持,避免返工或其他處理措施造成的人、機、物料資源浪費,具有明顯的經(jīng)濟效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軸線豎向基準點裝置圖
[0013]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核心筒及外框筒基準點布置圖
[0014]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激光接收靶圖
[0015]圖4是本實用新型激光投測與接收原理圖
[0016]圖5是本實用新型激光投測與接收的墨線定位校核圖
[0017]其中,1-軸線豎向投測基準點裝置,2-核心筒,3-外框筒,4-基準點,5-第一控制線,6-第二控制線,7-鋼板,8-十字線,9-激光接收靶,10-直角拐尺,11-分區(qū)軸線,12-墨線,13-激光鉛垂儀,14-細部線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圖1、圖2和圖3所示的是一種采用爬模工藝的超高層建筑核心筒軸線豎向投測裝置,為以下三部分。
[0019]1、軸線豎向投測基準點裝置1:布設有內(nèi)控點的基礎底板或首層樓板,并在每層樓板相應位置預留洞口,一般以200mmX 200mm大小為宜,鋼板7通過錨爪與鋼筋桁架樓承板鋼筋焊牢,進行預埋,待混凝土終凝后,用鑿子刻出“十”字線8,作為豎向軸線投測的基準點。由于激光鉛垂儀的有效投射距離為50m左右,因此在每10層左右設置為轉換層,重新布設基準點4。在點位Im2范圍內(nèi)嚴禁堆放一切雜物,對基準點做出明顯標記,并加以保護。
[0020]2、核心筒和外框筒基準點裝置:塔樓外框筒3布設了 N1、N2、N3、N4四個基準點4 ;核心筒2內(nèi)側布設了 N5?N12八個基準點4,每邊兩個基準點4,至少保證基準點4上兩條相交控制線其中一條與其相對的基準點4能通視、另一條控制線與核心筒剪力墻內(nèi)側墻皮相距5cm或1cm處。
[0021]3、核心筒軸線豎向投測與接收設備:軸線豎向投測基準點應布設在門、墻、洞口處(由于基準點離墻體很近,無法架設儀器,故選擇在門窗洞口處布設基準點,既可保證通視,而且便于投測上來,向梁頂引測),位于基準點的上方。由于爬模架體自身的阻擋,基準點投測是必須把握時機,只能利用爬模模板剛拆模時,大鋼模與剪力墻之間的縫隙來進行軸線豎向投測,拆模后大鋼模是傾斜的,頂部距墻大約20cm,底部距墻大約15cm,因此軸線豎向投測基準點距離核心筒2剪力墻內(nèi)側墻皮5?1cm為宜,頂部激光接收靶9接收后,條件限制無法架設儀器,改為利用直角拐尺10輔助將投測的點位引到核心筒剪力墻墻體上。
[0022]所述控制線與核心筒相距5cm或1cm便于利用直角拐尺10引測至剪力墻門窗處過梁頂部,又能提高精度,實時復核已施工剪力墻體垂直度。
[0023]所述焊接的鋼板7上鑿出“十字線”8作為基準點4,可以起到牢固、可靠、精度高、不易被破壞的作用。
[0024]測量原理:測量基準點采用20mm厚200 X 200mm鋼板7,鋼板7通過錨爪與鋼筋桁架樓承板鋼筋焊牢,進行預埋,待混凝土終凝后,用鑿子刻出“十”字線8,300mmX 300mm激光接收靶9通過激光鉛垂儀13豎向投測的原理,借助爬?;蝽斆0宀鹉:笈c核心筒2剪力墻間的縫隙,由于核心筒2剪力墻外側截面隨施工高度增加內(nèi)收,剪力墻內(nèi)側截面首層至頂層無變化,上下貫通,故把核心筒2基準點4設在剪力墻內(nèi)側),配合直角拐尺10引測到剪力墻梁頂混凝土面上,這樣避開了爬模架體和平臺的遮擋以及水平結構未施工無法架設儀器的難題;根據(jù)引測上來的控制線使用50m大鋼尺從首層到層頂在核心筒2剪力墻內(nèi)側與外側各個轉角處,彈30cm?10cm不等的豎向墨線12通線,進行細部線定位,待外框筒3水平施工到相應的樓層與核心筒2墻體豎向通線互相校核,及時糾偏。
【權利要求】
1.一種采用爬模工藝的超高層建筑核心筒軸線豎向投測裝置,包括軸線豎向投測基準點裝置(1)、核心筒(2)和外框筒(3)基準點裝置以及核心筒軸線豎向投測與接收設備,其特征是:包括布設有N1、N2、N3、N4四個基準點(4)的塔樓外框筒;內(nèi)側布設有N5?N12八個基準點(4)的核心筒(2),所述核心筒(2)的每邊設有兩個基準點(4),所述兩個基準點(4)至少保證該基準點(4)上的兩條相交控制線的其中一條第一控制線(5)與該基準點相對的基準點(4)能通視,另一條第二控制線¢)與所述核心筒(2)剪力墻內(nèi)側墻相距5cm或10cm處。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采用爬模工藝的超高層建筑核心筒軸線豎向投測裝置,其特征是:所述軸線豎向投測基準點裝置(1)為布設內(nèi)控點的基礎底板或首層樓板,每層樓板相應位置預留200mmX200mm的放線洞口,在焊接的鋼板(7)上鑿出“十字線”(8)作為基準點。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采用爬模工藝的超高層建筑核心筒軸線豎向投測裝置,其特征是:所述軸線豎向投測基準點(4)距離核心筒(2)剪力墻內(nèi)側墻皮5?10cm。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采用爬模工藝的超高層建筑核心筒軸線豎向投測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核心筒軸線豎向投測和接收設備在激光接收靶(9)接收后通過直角拐尺(10)輔助將投測的點位引到核心筒剪力墻墻體上。
【文檔編號】G01C15/12GK204085524SQ201420497436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8月29日
【發(fā)明者】張全偉, 龔應波, 楊小軍, 江霞, 章平 申請人: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