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電池式作業(yè)車輛和作業(yè)車輛用電池。
背景技術:
例如存在搭載有用于行走的電動機并從電池向該電動機供給電力來行走的作業(yè)車輛。這樣的作業(yè)車輛中所使用的電池因充電時產(chǎn)生熱而需要進行冷卻。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對搭載在電池式叉車中的電池進行冷卻的技術。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619304號公報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如果電池式作業(yè)車輛的尺寸增大或者想要使電池式作業(yè)車輛的工作時間增加,則所搭載的電池的容量也要增大。如果電池的容量增大,則充放電時電池產(chǎn)生的熱量也增加,因此需要提高冷卻電池的能力。電池的容量增大而使電池大型化的結果是,難以確保搭載到電池式作業(yè)車輛時所需的空間。其結果,電池也有可能搭載在難以散熱的部分。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對電池式作業(yè)車輛中搭載到難以散熱的部分的作業(yè)車輛用電池進行冷卻的技術。
本發(fā)明的電池式作業(yè)車輛,其包括:車身,其搭載電池;配重體,其配置在上述車身的一端部,向上述車身的上方開口,并且具有收納上述電池的一部分的收納部;通路,其設置在上述配重體的一部分上,將上述收納部與上述配重體的外部連通;以及蓋,其設置在上述配重體的上方,覆蓋上述通路的向上述配重體的外部側開口的一部分。
優(yōu)選的是,上述電池搭載在上述車身的內部,上述車身在寬度方向上的一個側部具有將上述車身的內部與外部連通的第一孔,在上述寬度方向上的另一個側部具有將上述車身的內部與外部連通的第二孔。
本發(fā)明的一種電池式作業(yè)車輛,其包括:車身,其搭載具有多個電池單元和收納多個上述電池單元的電池外殼的電池;配重體,其配置在上述車身的一端部,向上述車身的上方開口,并且具有收納上述電池的一部分的收納部;通路,其設置在上述配重體的一部分上,將上述收納部與上述配重體的外部連通;以及蓋,其設置在上述配重體的上方,覆蓋上述通路的向上述配重體的上方開口的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上述電池外殼在收納于上述配重體中的部分的一部分上具有孔。
優(yōu)選的是,在上述電池式作業(yè)車輛的寬度方向上,上述通路的位置與上述孔的位置對應。
優(yōu)選的是,在上述電池式作業(yè)車輛的寬度方向上,上述通路與上述孔至少一部分重疊。
優(yōu)選的是,上述蓋在從上方觀察的情況下朝向上述電池式作業(yè)車輛的后方呈收縮的形狀,上述電池外殼在從上方觀察的情況下其上述電池式作業(yè)車輛的后方側的部分呈收縮的形狀,上述通路配置在與上述蓋的收縮的部分對應的上述配重體的部分,上述孔配置在上述電池外殼的收縮的部分。
優(yōu)選的是,上述電池外殼具有覆蓋上述孔的部件,上述部件具有使氣體流入到上述孔中的開口部。
優(yōu)選的是,上述孔的下端位于上述通路的上端的上方。
優(yōu)選的是,上述電池搭載在上述車身的內部,上述車身在寬度方向上的一個側部具有將上述車身的內部與外部連通的第一孔,在上述寬度方向上的另一個側部具有將上述車身的內部與外部連通的第二孔,上述孔配置在上述一個側部側。
本發(fā)明的一種作業(yè)車輛用電池,其搭載在電池驅動式作業(yè)車輛中向上述作業(yè)車輛供給電力,上述作業(yè)車輛用電池包括:多個電池單元;電池外殼,其具有底部、與上述底部相對的上部、以及連接上述底部和上述上部的側部,在由上述上部、上述底部和上述側部圍成的第一空間內收納上述多個電池單元;第一吸氣口,其在上述側部中的、在上述電池搭載在上述作業(yè)車輛中時配置在上述作業(yè)車輛的寬度方向上的部分開設,將氣體導入到上述電池外殼內;第二空間,其形成在上述側部與多個上述電池單元中的一部分的上述電池單元之間;第二吸氣口,其在上述側部中的、在上述電池搭載在上述作業(yè)車輛中時比上述第一吸氣口靠上述作業(yè)車輛的后方側的部分開設,并且將上述第二空間與上述電池外殼的外部連通,將氣體導入到上述第二空間內;排氣口,其在與開設有上述第一吸氣口的上述側部相對的側部開設,將氣體從上述電池外殼內排出;以及風扇,其將氣體從上述第一吸氣口和上述第二吸氣口導入到上述電池外殼內,使上述氣體與上述多個電池單元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接觸地流動,然后從上述排氣口排出上述氣體。
優(yōu)選的是,上述電池外殼具有覆蓋上述第二吸氣口的部件,上述部件具有使氣體流入上述第二吸氣口的開口部。
優(yōu)選的是,上述電池外殼在上述上部與上述底部之間具有劃分上述第一空間的劃分用部件,上述多個電池單元分別配置在上述上部與上述劃分用部件之間、以及上述劃分用部件與上述底部之間,從上述第一吸氣口和上述第二吸氣口導入到上述電池外殼內的氣體,與配置在上述上部和上述劃分用部件之間的上述電池單元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配置在上述劃分用部件和上述底部之間的上述電池單元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接觸地流動。
優(yōu)選的是,上述第二空間將由上述劃分用部件劃分出的上述第一空間們連通,并且在劃分出的一個上述第一空間與另一個上述第一空間之間插通將上述電池單元彼此電連接的配線。
優(yōu)選的是,上述電池外殼具有第三空間,其形成在上述側部與多個上述電池單元中的一部分的上述電池單元之間且與上述第二空間不同的部分,一部分的上述排氣口開設在上述第三空間。
優(yōu)選的是,上述第三空間將由上述劃分用部件劃分出的上述第一空間們連通,并且在劃分出的一個上述第一空間與另一個上述第一空間之間插通將上述電池單元彼此電連接的配線。
優(yōu)選的是,上述第二空間配置在上述側部中的開設有上述第一吸氣口的一側,上述第三空間配置在上述側部中的開設有上述排氣口的一側。
優(yōu)選的是,在上述側部中,第一側部在上述寬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開設有上述第一吸氣口的第二側部與開設有上述排氣口的第三側部之間的距離,該第一側部在上述電池搭載于上述作業(yè)車輛中時位于上述作業(yè)車輛的后方側,上述第二吸氣口在連接上述第一側部和上述第二側部的部分開設。
本發(fā)明能夠對電池式作業(yè)車輛中搭載到難以散熱的部分的作業(yè)車輛用電池進行冷卻。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從左側觀察本實施方式涉及的電池式叉車的狀態(tài)的側視圖。
圖2是表示從右側觀察本實施方式涉及的電池式叉車的一部分的狀態(tài)的側視圖。
圖3是表示從左后斜上方側觀察本實施方式涉及的電池式叉車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4是從電池式叉車的后方觀察配重體的圖。
圖5是從電池式叉車的后方觀察配重體的圖。
圖6是從電池式叉車的后方觀察配重體的圖。
圖7是表示配重體與電池的關系的側視圖。
圖8是本實施方式涉及的電池式叉車具有的電池的說明圖。
圖9是表示本實施方式涉及的電池和電池外殼的立體圖。
圖10是表示本實施方式涉及的電池和電池外殼的俯視圖。
圖11是表示本實施方式涉及的電池和電池外殼的右視圖。
圖12是表示本實施方式涉及的電池和電池外殼的左視圖。
圖13是圖11的A-A向視圖。
圖14是圖11的A-A向視圖。
圖15是圖11的B-B向視圖。
圖16是圖10的X-X向視圖。
圖17是表示第二空間的立體圖。
圖18是覆蓋第二吸氣口的部件的放大圖。
圖19是表示電池式叉車具有的蓋與電池的關系的俯視圖。
符號說明
1 電池式叉車
10 車身
10HR 第一孔
10HL 第二孔
13 貨叉
20 配重體
20H 開口部
20HT 端部
20I 孔
20R 側部
20S 收納部
21 通路
26 蓋
26UT 下端
30 電池(作業(yè)車輛用電池)
31 電池外殼
31B 底部
31BF 前方底部
31BR 后方底部
31F 風扇
31HE 排氣口
31HI 第一吸氣口
31HIe 第二吸氣口(吸氣口、孔)
31R 橫檔
31SB、31SF、31SL、31SR 側部
31SBs 下側側部
31SBu 上側側部
31SJL 左側連接部
31SJR 右側連接部
31SP 劃分用部件
31T 上部
32 電池單元
32B 下表面
32T 上表面
33 電池蓋
40 部件
40L 腳部
40P 連結部
41 開口部
42 開口部
71 第一空間
71s 下側第一空間
71u 上側第一空間
72 第二空間
73 第三空間
ARP 氣體通路
CAB 配線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對用于實施本發(fā)明的方式(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圖1是表示從左側觀察本實施方式涉及的電池式叉車1的狀態(tài)的側視圖。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作業(yè)車輛,以電池式叉車1為例進行說明,不過作業(yè)車輛不局限于此。例如作業(yè)車輛也可以是用來自電池的電力或從通過發(fā)動機等驅動的發(fā)電機獲得的電力進行驅動的輪式裝載機或液壓挖掘機等作業(yè)車輛。
圖1是表示從左側觀察本實施方式涉及的電池式叉車1的狀態(tài)的側視圖。圖2是表示從右側觀察本實施方式涉及的電池式叉車1的一部分的狀態(tài)的側視圖。圖3是表示從左后斜上方側觀察本實施方式涉及的電池式叉車1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以下,在電池式叉車1中,設置有作為作業(yè)機的貨叉13的一側是前方,設置有配重體20的一側是后方。在作業(yè)車輛不是電池式叉車的情況下,從駕駛席34朝向作為操作裝置的方向盤36的一側是前方,從方向盤36朝向駕駛席34的一側是后方。作為操作裝置,除了用于作業(yè)車輛轉向的方向盤36以外,還包括液壓挖掘機或輪式裝載機等中用于操作作業(yè)機的操作桿。
在本實施方式中,左右是指相對前方而言的左右。左右方向是作業(yè)車輛的主體即車身10的寬度方向。上方是與和前輪11及后輪12中的至少3個接觸的平面(接觸平面)正交且從接觸平面朝向前輪11或后輪12的旋轉中心軸的一側。下方是從前輪11或后輪12的旋轉中心軸朝向接觸平面的一側。將朝向車身10的前后方向且通過車身10寬度方向中心的軸稱為前后軸,將與前后軸正交、與接觸平面平行且朝向車身10的左右方向的軸稱為左右軸。將朝向車身10的上下方向的軸稱為上下軸。上下軸與前后軸和左右軸雙方正交。以下,俯視是指從上方進行觀察的狀態(tài)。
電池式叉車1的整體結構
電池式叉車1在車身10的前方的角部分別具有前輪11,在車身10的后方的角部分別具有后輪12。電池式叉車1通過設置在前輪11后方的用于行走的電動機(行走用電動機)50驅動前輪11來行走。更具體而言,行走用電動機50的輸出經(jīng)由具有減速功能的動力傳遞裝置51傳遞到兩個前輪11、11,從而將其驅動。
在本實施方式中,行走用電動機50例如能夠使用PM(Permanent Magnet,永久磁鐵)式、即轉子具有永久磁鐵的形式的電動機。在使用PM式電動機作為行走用電動機50的情況下,可以是SPM(Surface Permanent Magnet,表面永久磁鐵)式,也可以是IPM(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內嵌永久磁鐵)式。
在車身10的前方設置有用于進行貨物裝卸或移動的貨叉13。貨叉13由沿著上下方向設置的門架(mast)14支承。通過在與門架14之間設置的門架液壓缸15的驅動,貨叉13沿著門架14升降。圖中沒有明確示出,不過門架14以在其下端部能夠圍繞左右軸旋轉的方式安裝于車身10。而且,門架14在與車身10之間具有未圖示的傾斜用液壓缸。通過傾斜用液壓缸的驅動,門架14能夠采取相對于車身10前傾或后傾的姿勢。
在車身10的前后方向上的一端部、更具體而言是后端部設置有配重體20。在本實施方式中,電池式叉車1是平衡重式叉車,不過不局限于此。配重體20是在貨叉13支承貨物的情況下用于達到平衡的壓鐵。在本實施方式中,配重體20通過鑄造鑄鐵來制造,不過配重體20的材料和制作方法不局限于此。配重體20配置在車身10上從后輪12上方的部位至后端的部位。
電池式叉車1具有油門踏板37、制動踏板38和行進方向切換桿39。油門踏板37是控制行走用電動機50的輸出的操作用部件。制動踏板38是用于使電池式叉車1停止的操作用部件。行進方向切換桿39是用于將電池式叉車1的行進方向切換為前進和后退中的任一方向的操作用部件。電池式叉車1具有充電用連接器23。在對作業(yè)車輛用電池30進行充電時,充電用連接器23與充電裝置的充電裝置側連接器連接。充電用連接器23在沒有連接充電裝置側連接器時安裝有用于防水的蓋。以下,可將作業(yè)車輛用電池30稱為電池30。
如圖3所示,電池式叉車1在方向盤36的前方具有作為顯示裝置的顯示面板52。顯示面板52具有:用于對電池式叉車1進行各種設定的輸入部和顯示關于電池式叉車1狀態(tài)等的信息的顯示部。電池式叉車1的操作員通過顯示面板52對電池式叉車1進行各種設定。作為顯示在顯示面板52的顯示部中的關于電池式叉車1狀態(tài)等的信息,例如是電池30的狀態(tài)或被供給到門架液壓缸15等的液壓油的液壓等。液壓油從由裝卸用電動機55驅動的液壓泵56供給。車載控制裝置60控制行走用電動機50和裝卸用電動機55。
電池30具有多個電池單元和收納多個電池單元的外殼即電池外殼31。電池30搭載在車身10中。在本實施方式中,電池30被車身10的電池蓋33覆蓋。電池蓋33以支承軸33a為中心轉動。在將電池30搭載在車身10中或者從車身10取出電池30的情況下,使電池蓋33與駕駛席34一起圍繞支承軸33a的軸心轉動來打開電池30的上方。
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所示,電池30的一部分收納在配重體20中。配重體20向車身10的上方開口,在開口的部分收納電池30的一部分。配重體20的向上方開口的部分中至少一部分由蓋26覆蓋。在本實施方式中,蓋26是由樹脂制成,不過蓋26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由金屬制成。
電池30在搭載在車身10中時,被電池蓋33、配重體20和蓋26包圍。這樣,電池30搭載在車身10的內部。電池30所具有的電池單元在充電時會產(chǎn)生熱,因此需要將電池30的熱排出到車身10的外部,并從車身10的外部導入冷卻空氣。因此,車身10在寬度方向上的一個側部、具體而言是右側的側部10RS具有連通車身10的內部與外部的第一孔10HR,在寬度方向上的另一個側部、具體而言是左側的側部10LS具有連通車身10的內部與外部的第二孔10HL。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孔10HR和第二孔10HL設置在電池蓋33的寬度方向兩側,不過它們也可以設置在電池蓋33以外的部位。
通過第一孔10HR和第二孔10HL,空氣在車身10的內部與外部之間進出,所以將電池30的熱排出到車身10的外部。此外,通過從車身10的外部經(jīng)第一孔10HR和第二孔10HL流入到車身10的內部的空氣,來冷卻電池30。接著,說明配重體20的結構。
配重體20的結構
圖4至圖6是從電池式叉車1的后方觀察配重體20的圖。圖4表示配重體20中沒有收納電池30的一部分的狀態(tài),圖5表示配重體20中收納有電池30的一部分的狀態(tài)。圖6表示配重體20中收納有電池30的一部分并且蓋26覆蓋配重體20的開口部分的狀態(tài)。圖7是表示配重體20與電池30的關系的側視圖。圖7表示從電池式叉車1的右側觀察配重體20和電池30的狀態(tài)。
配重體20具有向圖1所示的電池式叉車1的上方開口的開口部20H。配重體20的開口部分為收納電池30的一部分的收納部20S。在將電池30搭載在車體10中的情況下,電池30的一部分從配重體20的開口部20H被收納在收納部20S中。
如圖4和圖5所示,配重體20具有連通收納部20S和配重體20的外部的通路21。通路21設置在配重體20的一部分上。在本實施方式中,通路21為通過將配重體20的一部分、具體而言是與蓋26重疊的部分的一部分切除,將配重體20的收納部20S與配重體20的后方側連通。在本實施方式中,與蓋26重疊部分的配重體20在寬度方向W上的一部分從開口部20H側的端部20HT朝向下方被切除。配重體20的被切除的部分就形成為通路21。
電池30的收納在配重體20的收納部20S中的一部分由配重體20和蓋26包圍,因此容易升溫。此外,由配重體20和蓋26包圍的部分,冷卻介質例如空氣容易滯留而難以冷卻電池30。在配重體20的開口部20H被蓋26覆蓋的狀態(tài)下,通路21使空氣從配重體20的外部流過收納部20S。因此,收納在配重體20中的電池30由從通路21流入到收納部20S中的空氣冷卻,因此在將電池30搭載在難以散熱的部分的情況下也能夠冷卻電池30。其結果,能夠抑制電池30在充電時升溫。
在本實施方式中,通路21設置在配重體20的寬度方向W上的右側,不過通路21的位置不局限于此。例如通路21可以設置在配重體20的寬度方向W上的中央,也可以設置在寬度方向W上的左側。在本實施方式中,通路21為1個,這種情況下能夠抑制來自電池式叉車1的外部的水的侵入。在本實施方式中,通路21可以有多個。在配重體20具有多個通路21的情況下,由于使氣體通過的面積增大,所以大量空氣流入收納部20S。其結果,電池30進一步被冷卻。
如果能從電池式叉車1的外部觀察到通路21的開口部,則有可能有損外觀的美觀。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6所示,如果蓋26覆蓋配重體20的開口部20H,則與處于配重體20外側的、通路21開口部的一部分重疊。通過這樣的結構,在從電池式叉車1的后方觀察時,難以看到通路21的開口部。其結果,能夠抑制電池式叉車1的美觀受損。
在本實施方式中,在蓋26覆蓋配重體20的開口部20H時,在蓋26的下端26UT與配重體20的外側的通路21的開口部之間形成間隙。這樣,由于外部的空氣經(jīng)過上述間隙和通路21流入到配重體20的收納部20S中,所以可靠地冷卻電池30。
在本實施方式中,電池外殼31在收納于配重體20中的部分的一部分具有孔31HIe。通過使空氣從孔31HIe流入到電池外殼31的內部,將收納在電池外殼31中的電池單元冷卻。以下,可將孔31HIe稱為吸氣口31HIe。在本實施方式中,吸氣口31HIe設置于電池30搭載在車身10中時位于后方的部分的一部分。更具體而言,吸氣口31HIe設置在電池外殼31的右后方。
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5和圖6所示,在電池30搭載在電池式叉車1的車身10中時,在電池式叉車1的寬度方向W上,通路21的位置與吸氣口31HIe的位置對應。通過這樣的結構,經(jīng)過通路21流入到收納部20S中的空氣從電池外殼31的吸氣口31HIe流入到電池外殼31的內部,冷卻電池單元。因此,在電池30中,能夠冷卻收納在配重體20中難以被冷卻的部分的電池單元。
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5和圖6所示,優(yōu)選配重體20的通路21和吸氣口31HIe在電池式叉車1的寬度方向W上至少一部分重疊。通過這樣的結構,從通路21流入到收納部20S中的空氣高效地流入電池外殼31的吸氣口31HIe,因此能夠冷卻電池外殼31內部的電池單元。
如圖5所示,吸氣口31HIe的下端UT優(yōu)選位于通路21的上端的上方。通路21的上端是配重體20的開口部20H側的端部20HT。通過使吸氣口31HIe的下端UT位于通路21的上端的上方,能夠抑制從通路21進入到收納部20S的水會從吸氣口31HIe進入電池外殼31的內部。此外,由于吸氣口31HIe的下端UT位于通路21的上端的上方,所以還具有在從后方觀察配重體20的情況下難以從蓋26與通路21的開口部之間的間隙看到吸氣口31HIe的優(yōu)點。
如圖5和圖6所示,電池外殼31具有覆蓋吸氣口31HIe的部件40。在后文將對部件40進行說明,不過部件40具有使氣體、在本實施方式中為空氣流入到吸氣口31HIe的開口部。流入到收納部20S中的空氣經(jīng)過部件40的開口部從吸氣口31HIe流入到電池外殼31的內部。部件40能夠抑制水從吸氣口31HIe進入電池外殼31的內部,因此能夠抑制電池外殼31的耐水性下降。
如圖7所示,配重體20可以在右側的側部20R具有孔20I???0I連通收納部20S與配重體20的外部。通過這樣的結構,空氣從孔20I流入收納部20S,因此將電池30的收納在配重體20中的部分冷卻。配重體20不僅在右側的側部20R、還可以在左側的側部也具有連通收納部20S與配重體20外部的孔。通過這樣的結構,能夠使流入到收納部20S中或從收納部20S流出的空氣量增加,因此收納部20S內的空氣被高效地置換。其結果,電池30的收納在配重體20中的部分的冷卻效率提升。接著,更詳細地說明電池30。
電池30的結構
圖8是本實施方式涉及的電池式叉車1具有的電池30的說明圖。電池30具有多個電池單元32。在本實施方式中,電池單元32是控制閥式的蓄電池(例如鉛蓄電池)。這樣的電池單元32適于急速充電。各個電池單元32的端子間電壓是12V。在本實施方式中,將多個(在該示例中為6個)電池單元32串聯(lián)連接,形成多個(在該示例中為7個)電池單元組32L1、32L2、32L3、32L4、32L5、32L6、32L7。而且,例如用銅制的匯流條(bus bar)BBp、BBm將各個電池單元組32L1、32L2、32L3、32L4、32L5、32L6、32L7并聯(lián)連接。這樣,電池30是將多個電池單元組32L1、32L2、32L3、32L4、32L5、32L6、32L7并聯(lián)連接而得到的并聯(lián)組電池。
匯流條BBm將各個電池單元組32L1、32L2、32L3、32L4、32L5、32L6、32L7的負極側的端子電連接,匯流條BBp將各個電池單元組32L1、32L2、32L3、32L4、32L5、32L6、32L7的正極側的端子電連接。在匯流條BBp與各個電池單元組32L1、32L2、32L3、32L4、32L5、32L6、32L7之間,連接有保險絲Fu1、Fu2、Fu3、Fu4、Fu5、Fu6、Fu7。即,各個電池單元組32L1、32L2、32L3、32L4、32L5、32L6、32L7具有的電池單元32的端子與保險絲Fu1、Fu2、Fu3、Fu4、Fu5、Fu6、Fu7連接。匯流條BBm和匯流條BBp安裝至充電用連接器23。在匯流條BBp與充電用連接器23之間設置有接觸器66。
電池30是并聯(lián)組電池,因此各電池單元組32L1、32L2、32L3、32L4、32L5、32L6、32L7產(chǎn)生溫度不均勻,溫度較高的電池單元32的內部電阻下降,電流容易流過。其結果,有可能在各電池單元組32L1、32L2、32L3、32L4、32L5、32L6、32L7中產(chǎn)生充電率不均勻或電池單元32的耐久性下降。一般而言,在充電時,通過控制流過各個電池單元組32L1、32L2、32L3、32L4、32L5、32L6、32L7的電流,來抑制充電率不均勻和耐久性下降。
電池30和電池外殼31
圖9是表示本實施方式涉及的電池30和電池外殼31的立體圖。圖10是表示本實施方式涉及的電池30和電池外殼31的俯視圖。圖11是表示本實施方式涉及的電池30和電池外殼31的右視圖。圖12是表示本實施方式涉及的電池30和電池外殼31的左視圖。圖13和圖14是圖11的A-A向視圖。圖13表示電池外殼31內沒有收納電池單元32的狀態(tài)。圖14表示電池單元32收納在電池外殼31內部的狀態(tài)。圖15是圖11的B-B向視圖。圖16是圖10的X-X向視圖。
電池30在電池外殼31內收納有上述多個電池單元32。電池外殼31具有底部31B、與底部31B相對的上部31T、以及將底部31B和上部31T連接的側部31SF、31SB、31SL、31SR。在本實施方式中,電池外殼31能夠在對金屬板進行切斷及彎曲加工之后通過焊接來接合、使用鉚釘或螺釘?shù)冗M行制造。電池外殼30的材料和制造方法不局限于此。
在將電池30搭載在電池式叉車1的車身10中時,側部31SF為前方,側部31SR為右側,側部31SL為左側,側部31SB為后方。后方的側部31SB具有下側側部31SBs和上側側部31SBu。底部31B具有前方底部31BF和后方底部31BR。平板狀部件的下側側部31SBs從平板狀部件的前方底部31BF的后端起沿著與前方底部31BF正交的方向延伸。平板狀部件的后方底部31BR從下側側部31SBs的上端起沿著與下側側部31SBs正交的方向延伸。平板狀部件的上側側部31SBu從后方底部31BR的后端起沿著與后方底部31BR正交的方向延伸。左側的側部31SL和后側的上側側部31SBu由平板狀部件的左側連接部31SJL連接。右側的側部31SR和后側的上側側部31SBu由平板狀部件的右側連接部31SJR連接。左側連接部31SJL和右側連接部31SJR都是側部的一部分。
通過這樣的結構,由后側的上側側部31SBu、左側連接部31SJL、右側連接部31SJR、后方底部31BR和上部31T形成的部分從下側側部31SBs向后方突出。
在本實施方式中,側部31SL和側部31SR分別是平板狀的部件,與平板狀部件的側部31SF正交。側部31SL、側部31SR和側部31SF與平板狀部件的上部31T和前方底部31BF正交。后方的上側側部31SBu與上部31T正交。左側連接部31SJL和右側連接部31SJR與上部31T及后方底部31BR正交。
電池外殼31在由上部31T、底部31B、側部31SF、31SB、31SL、31SR、左側連接部31SJL和右側連接部31SJR圍成的第一空間內收納多個電池單元32。在本實施方式中,電池外殼31收納42個電池單元32。
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1所示,電池外殼31在上部31T與底部31B之間、更具體而言是在上部31T與前方底部31BF之間具有劃分第一空間的劃分用部件31SP。如圖11和圖13所示,第一空間71包含位于劃分用部件31SP的上側的上側第一空間71u和位于劃分用部件31SP的下側的下側第一空間71s。
圖14表示在上側第一空間71u內收納有多個電池單元32的狀態(tài)。如圖14所示,在上側第一空間71u內收納有22個電池單元32。圖15表示在下側第一空間71s內收納有多個電池單元32的狀態(tài)。如圖15所示,在下側第一空間71s內收納有20個電池單元32。因此,在電池單元32的第一空間71內收納有42個電池單元32。
電池外殼31在其搭載在電池式叉車1中時成為后方的一側設置有后述的第二空間72和第三空間73。因此,收納在第一空間71內的電池單元32的在每單位體積的數(shù)量在搭載在電池式叉車1中時成為后方的一側少于成為前方的一側。通過這樣的結構,在搭載在電池式叉車1中時成為后方的一側、即收納在配重體20的收納部20S內的一側的、每單位體積的發(fā)熱量小于成為前方的一側。其結果,能夠抑制電池30的收納在配重體20的收納部20S內的部分的發(fā)熱量。
在電池30搭載在電池式叉車1的車身10中時,上側側部31SBu在電池式叉車1的寬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右側的側部31SR與左側的側部31SL之間的距離。連接右側的側部31SR和上側側部31SBu的部分即右側連接部31SJR從右側的側部31SR向左側傾斜。連接左側的側部31SL和上側側部31SBu的部分即左側連接部31SJL從左側的側部31SL向右側傾斜。通過這樣的結構,在從上方進行觀察的情況下,電池外殼31在電池式叉車1的后方側的部分呈收縮的形狀。
右側連接部31SJR和左側連接部31SJL的形狀不局限于本實施方式。例如右側連接部31SJR和左側連接部31SJL可以是臺階狀,也可以是曲面。此外,上側側部31SBu與右側的側部31SR和左側的側部31SL可以直接且正交地連接。
電池外殼31在上部31T安裝有收納安全電路的收納外殼31FB。在收納外殼31FB中收納有上述保險絲Fu1、Fu2、Fu3、Fu4、Fu5、Fu6、Fu7和接觸器66。
在電池30搭載在電池式叉車1中時,在電池30中,電池外殼31的側部31SF朝向前方、電池外殼31的側部31SB朝向后方。此外,在電池30中,電池外殼31的側部31SL朝向左側、電池外殼31的側部31SR朝向右側。前方、后方與圖1~圖3所示的電池式叉車1的前方和后方對應。即,在將電池30搭載在電池式叉車1中的情況下,側部31SF朝向前方,側部31SB朝向后方。
如圖9和圖11所示,右側的側部31SR具有在自身開設的吸氣口31HI。以下,可將吸氣口31HI稱為第一吸氣口31HI。在電池30搭載在電池式叉車1中時,右側的側部31SR是配置在電池式叉車1的寬度方向W上、更具體而言是配置在寬度方向W上右側的部分。第一吸氣口31HI將氣體、在本實施方式中為空氣導入到電池外殼31內。在本實施方式中,側部31SR具有多個(在本示例中為4個)第一吸氣口31HI,不過第一吸氣口31HI的數(shù)量不局限于4個。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吸氣口31HI是長孔形狀,不過第一吸氣口31HI的形狀不局限于此。
第一吸氣口31HI的至少一部分與圖2所示的第一孔10HR重疊。通過這樣的結構,電池30能夠將電池式叉車1外部的空氣經(jīng)由第一孔10HR和第一吸氣口31HI吸入到電池外殼31內。
如圖14所示,在電池外殼31的側部、在本實施方式中為右側的側部31SR和右側連接部31SJR與多個電池單元32中的一部分電池單元32之間形成第二空間72。第二空間72是上述的第一空間71的一部分。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空間71由圖11和圖13所示的劃分用部件31SP劃分。
圖17是表示第二空間72的立體圖。第二空間72將由劃分用部件31SP劃分出的第一空間們、即上側第一空間71u和下側第一空間71s連通。第二空間72在上側第一空間71u與下側第一空間71s之間插通將收納在各個內部的電池單元32彼此電連接的配線CAB。
在電池外殼31側部中的、在電池30搭載于電池式叉車1中時比第一吸氣口31HI靠電池式叉車1的后方側的部分,開設有孔31HIe、即吸氣口31HIe。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右側連接部31SJR開設有吸氣口31HIe。以下,可將吸氣口31HIe稱為第二吸氣口31HIe。第二吸氣口31HIe將第二空間72和電池外殼31的外部連通,將氣體、在本實施方式中為空氣導入到第二空間72內。
第二吸氣口31HIe將空氣導入到具有某種程度體積的第二空間72內,因此容易形成空氣的流動。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吸氣口31HIe的形狀是圓形,不過不局限于此。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吸氣口31HIe的下端位于區(qū)劃用部件31SP的上側。這樣,抑制水從第二吸氣口31HIe進入。
圖18是覆蓋第二吸氣口31HIe的部件40的放大圖。電池外殼31具有覆蓋第二吸氣口31HIe的部件40。部件40安裝于設置有第二吸氣口31HIe的右側連接部31SJR。部件40具有安裝于右側連接部31SJR的2個腳部40L、40L、以及連結2個腳部40L、40L并覆蓋第二吸氣口31HIe的連結部40P。連結部40P是板狀的部件,2個腳部40L、40L具有規(guī)定間隔而從連結部40P的表面突出。2個腳部40L、40L的與連結部40P相反一側的端部安裝于右側連接部31SJR。由2個腳部40L、40L和連結部40P圍成的部分具有2個開口部41、42。由于連結部40P覆蓋第二吸氣口31HIe,所以抑制水從第二吸氣口31HIe進入。空氣經(jīng)過開口部41、42流入第二吸氣口31HIe。在本實施方式中,開口部41配置在第二吸氣口31HIe的上方,開口部42配置在第二吸氣口31HIe的下方,不過開口部41、42也可以配置在與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第二吸氣口31HIe兩側。部件40例如通過對金屬板進行彎曲加工來制造,不過部件40的材料和制造方法不局限于此。
在電池外殼31的側部、在本實施方式中為左側的側部31SL和左側連接部31SJL與多個電池單元32中的一部分電池單元32之間形成第三空間73。第三空間73是上述的第一空間71的一部分,形成在與第二空間72不同的部分。多個排氣口31HE中的一部分、在本實施方式中為最靠近左側連接部31SJL的排氣口31HE開設在第三空間73。通過這樣的結構,第三空間73內的空氣從排氣口31HE排出。
排氣口31HE的至少一部分與圖1所示的第二孔10HL重疊。通過這樣的結構,電池30能夠使電池外殼31內的空氣經(jīng)由排氣口31HE和第二孔10HL排出到電池式叉車1的外部。
第三空間73將由劃分用部件31SP劃分出的第一空間們、即上側第一空間71u和下側第一空間71s連通。第三空間73在上側第一空間71u與下側第一空間71s之間插通將收納在各個內部的電池單元32彼此電連接的配線CAB。
第二空間72配置在電池外殼31的側部中開設有第一吸氣口31HI的一側。第三空間73配置在電池外殼31的側部中開設有排氣口31HE的一側。即,第二空間72和第三空間73配置在電池30的左右方向、即寬度方向的兩側。通過這樣的配置,電池30在搭載在電池式叉車1中時相對于前后軸對稱,因此能夠抑制電池式叉車1在寬度方向上的平衡下降。
如圖9和圖12所示,在與開設有第一吸氣口31HI的側部31SR相對的側部即左側的側部31SL,具有在自身開設的排氣口31HE。排氣口31HE將導入到電池外殼31內的空氣排出。在本實施方式中,側部31SL具有多個(在本示例中是6個)排氣口31HE,不過排氣口31HE的數(shù)量不局限于6個。
電池外殼31具有風扇31F。風扇31F將氣體從第一吸氣口31HI和第二吸氣口31HIe導入到電池外殼31內,使氣體與多個電池單元3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接觸地流動,然后將氣體從電池外殼31內排出。在本實施方式中,電池外殼31具有多個(在本示例中是6個)風扇31F。風扇31F的個數(shù)不局限于6個。各個風扇31F安裝于排氣口31HE。通過這樣的結構,多個風扇31F從電池外殼31內吸引氣體,將其從排氣口31HE排出到外部。由于風扇31F從電池外殼31內吸引氣體,所以能夠在電池外殼31內穩(wěn)定地形成從第一吸氣口31HI和第二吸氣口31HIe朝向排氣口31HE的氣體流動。
風扇31F由圖1所示的車載控制裝置60控制。在本實施方式中,車載控制裝置60至少在電池30具有的多個電池單元32的充電期間從電池外殼31的內部吸引氣體來冷卻多個電池單元32。這樣,能夠抑制充電時的各電池單元32的溫度不均勻,因此能夠抑制充電率不均勻并抑制電池單元32的耐久性的下降。在本實施方式中,車載控制裝置60還能夠在電池30所具有的多個電池單元32的放電期間從電池外殼31的內部吸引氣體來抑制電池單元32的升溫。
當多個風扇31F將氣體從電池外殼31內排出時,電池外殼31內的壓力比外側低。因此,空氣從第一吸氣口31HI和第二吸氣口31HIe被導入到電池外殼31的內部。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0的箭頭AR所示,氣體從電池外殼31的右側被導入到內部,從左側排出。這樣,將收納在電池外殼31內的多個電池單元32冷卻。
在與圖1~圖3所示的電池式叉車1的車身10的關系中,在電池式叉車1的寬度方向W上的一側配置有第一吸氣口31HI和第二吸氣口31HIe,在寬度方向W上的另一側配置有排氣口31HE。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吸氣口31HI和第二吸氣口31HIe配置在車身10的右側,排氣口31HE配置在車身10的左側??諝鈴能嚿?0的右側被導入到電池外殼31內,并從左側排出。由于風扇31F安裝于排氣口31HE,所以風扇31F配置在車身10的左側。因此,能夠抑制因將風扇31F安裝在電池外殼31而引起的車身10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增加。
如圖16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電池外殼31在上部31T與底部31B之間具有劃分電池外殼31內部的劃分用部件31SP。多個電池單元32分別配置在上部31T與劃分用部件31SP之間、以及劃分用部件31SP與底部31B之間。劃分用部件31SP是板狀的部件。劃分用部件31SP配置在電池外殼31的側部31SF、31SB、31SL、31SR各自的內側。
電池30具有作為多個棒狀部件的多個橫檔31R,其從圖9、圖11和圖13所示的第一吸氣口31HI和第二吸氣口31HIe朝向圖9、圖12和圖13所示的排氣口31HE延伸。多個橫檔31R設置在劃分用部件31SP和底部31B、更具體而言是后方底部31BR的表面的、電池外殼31的上部31T側。同樣,多個橫檔31R設置在電池外殼31的底部31B、更具體而言是前方底部31BF的表面的、電池外殼31的上部31T側。在本實施方式中,多個橫檔31R以自身延伸的方向(長度方向)與電池外殼31的左右方向(寬度方向W)平行的方式設置。
如圖16所示,各個橫檔31R與電池單元32的下表面32B接觸,支承電池單元32。在電池單元32的下表面32B與劃分用部件31SP和后方底部31BR之間、以及電池單元32的下表面32B與前方底部31BF之間分別設置有多個橫檔31R。因此,在電池單元32的下表面32B與劃分用部件31SP和后方底部31BR之間、以及電池單元32的下表面32B與前方底部31BF之間分別形成使氣體通過的氣體通路ARP。此外,在電池外殼31的上部31T與多個電池單元32的上部32T之間、以及劃分用部件31SP與多個電池單元32的上部32T之間也分別形成使氣體通過的氣體通路ARP。
通過這樣的結構,從圖9、圖11和圖13所示的第一吸氣口31HI和第二吸氣口31HIe被導入到電池外殼31內的氣體,在通過氣體通路ARP內部的過程中,與配置在上部31T與劃分用部件31SP和后方底部31BR之間的多個電池單元32的上表面32T和下表面32B、以及配置在劃分用部件31SP與前方底部31BF之間的多個電池單元32的上表面32T和下表面32B接觸地流動。這樣,電池單元32被冷卻。特別是,在對電池30進行急速充電的情況下,各個電池單元32產(chǎn)生熱,所以通過使氣體流過氣體通路ARP,將多個電池單元32產(chǎn)生的熱釋放到電池外殼31的外部。
如圖16所示,橫檔31R中有與2個電池單元32的下表面32B接觸的橫檔和與1個電池單元32的下表面32B接觸的橫檔。各個橫檔31R從第一吸氣口31HI和第二吸氣口31HIe朝向排氣口31HE延伸。因此,多個橫檔31R將多個電池單元32與劃分用部件31SP和后方底部31BR之間的氣體通路ARP、以及多個電池單元32與前方底部31BF之間的氣體通路ARP劃分成多個通路。該通路是相鄰的橫檔31R、31R之間的通路。通過這樣的結構,從第一吸氣口31HI和第二吸氣口31HIe被導入到電池外殼31內的氣體由多個橫檔31R分流而流過各個通路,因此能夠在與橫檔31R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實現(xiàn)氣體分布的均勻化。其結果,能夠抑制多個電池單元32間的溫度不均勻。
在本實施方式中,電池30的一部分、具體而言是后方的側部31SB側的一部分配置在圖1~圖7所示的配重體20的收納部20S內。如上所述,配重體20的收納部20S處于因為被蓋26覆蓋而使空氣的流動滯留從而難以冷卻電池30的環(huán)境中。在本實施方式中,電池30在收納在配重體20的收納部20S中的部分設置有第二吸氣口31HIe。通過從第二吸氣口31HIe流入到電池外殼31內的空氣,將收納在配重體20的收納部20S中的部分的電池單元32冷卻。此外,如上所述,電池外殼31具有氣體通路ARP,因此從第二吸氣口31HIe流入到電池外殼31內的空氣高效地冷卻電池單元32。而且,如上所述,將外部的空氣從配重體20所具有的通路21導入到收納部20S內,該空氣從第二吸氣口31HIe流入到電池外殼31內。其結果,電池單元32被高效地冷卻。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空間72和第三空間73與配置在電池30的后方的側部31SB側的氣體通路ARP連通。第二空間72和第三空間73都具有某種程度的體積,因此發(fā)揮空氣總管(air header)的作用。因此,從第二吸氣口31HIe流入的空氣積存在具有某種程度體積的第二空間72中,等壓力變得一樣之后被分配到由多個橫檔31R劃分出的各通路。因此,減少流過各個通路的空氣流量的不均衡。此外,流過各個通路的空氣流出至第三空間73之后由風扇31F排出到電池外殼31的外部。由于第三空間73具有某種程度的體積,所以第三空間73內的壓力變得一樣。因此,減少流過各個通路的空氣流量的不均衡。
圖19是表示電池式叉車1具有的蓋26與電池30的關系的俯視圖。圖19表示從上方觀察蓋26和電池30的狀態(tài)。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從上方觀察的情況下,蓋26是朝向電池式叉車1的后方收縮的形狀。即,蓋26具有隨著朝向后方其寬度逐漸縮小的部分。如上所述,在從上方觀察的情況下,電池外殼31在電池式叉車1的后方側的部分呈收縮的形狀。圖4~圖6所示的通路21配置在與蓋26的收縮的部分Sr對應的配重體20的部分。第二吸氣口31HIe配置在電池外殼31的收縮的部分、即右側連接部31SJR。
這樣,通過使電池30中的、收納在配重體20的收納部20S中并且被蓋26覆蓋的部分的形狀與蓋26的形狀對應,能夠將電池30可靠地收納在蓋26內。
在本實施方式中,將電池30的一部分收納在電池式叉車1所具有的配重體20的收納部20S內,并且在配重體20設置將收納部20S與外部連通的通路21。通過這樣的結構,即使在將電池30的一部分收納在空氣這樣的冷卻介質容易滯留的部分的情況下,也能夠將冷卻介質從通路21導入到收納部20S中。其結果,在電池式作業(yè)車輛中,能夠將搭載在像由部件所包圍的部分一樣難以散熱的部分中的作業(yè)車輛用電池冷卻。
在本實施方式中,將電池30的一部分收納在電池式叉車1所具有的配重體20的收納部20S內。電池外殼31在收納在收納部20S中的部分具有吸氣口31HIe。通過這樣的結構,即使在將電池30的一部分收納在空氣這樣的冷卻介質容易滯留的部分的情況下,電池外殼31也能夠將冷卻介質從吸氣口31HIe導入到內部。其結果,在電池式作業(yè)車輛中,能夠將搭載在像由部件所包圍的部分一樣難以散熱的部分中的作業(yè)車輛用電池冷卻。
以上,對本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不過本實施方式不局限于上述內容。此外,在上述結構要素中包含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容易想到的結構要素、實質上相同的結構要素、所謂的等同范圍內的結構要素。進而,可以適當?shù)亟M合上述結構要素。進而,在不脫離本實施方式的要旨的范圍內,可以進行結構要素的各種省略、置換或變更。